• NEWS最新消息
  • OBL TEAM 歐北來團隊
    • Experience 經歷
  • OBL TOUR 島嶼拼圖
  • Limited Tour 歐北來極限定
    • 2018 Summer
    • 2017 Summer
    • 2016 Winter
  • Feedback 參與者心得
  • BLOG 故事在路上
  • WORKS 完成專案
    • 2018 Penghu Arts Festival菊島微型藝術祭-大風吹
    • Bunun農地農用
    • Tree House 歐北來樹屋:靠!原來這樣也能活
    • Publishing 人生至少歐北來一次:這個島嶼教我的事
    • Renaissance Taiwan 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
    • OBL Nomads 歐北來移動部落 >
      • 移動部落大小事
  • Film影像紀錄
  • Store
    • Product 產品
    • Activity 活動
  • CONTACT與我們聯絡
OBLTAIWAN

游博升:其實我下山的時候就想掉眼淚了

11/20/2015

0 Comments

 
作者:游博升
心得:
兒子交作業! 先謝謝歐北來, 阿達和詠恩你們辛苦了,帶大家來到這個地方;大家都很有趣,其實我默默在心裏面給一些姊妹們一個奇奇怪怪的獎項,改天也許來公布一下哈哈哈。
 
真的找個時間一起回去,廖俐雅提議聖誕節喔 (聽說是部落很熱鬧的時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實我下山的時候就想掉眼淚了,這是我來到花蓮第二次有想哭的衝動(第一次是在瑞穗車站,默默發現只有我一個男生的時候);明明已經在返程的路上,卻有一種離家越來越遠的感覺,突然就開始了想念。
 
我想起溯溪的時候左腳抽筋了兩次、右腳一次,因為我是孩子裡面唯一的男生,不能讓大家發現這件事,我假裝伸展一下、然後遙望遠方假裝是一個都市文青,想不到文青的眼睛接著就看見你們青年健步如飛的跑過去,我都快吐血了,差點就笑出來。心裡想:「我弱的好好笑喔… 哈哈哈!」
 
和你們慢慢的在後面走路的時候,你們在小碎石上面若無其事的赤腳走路。
 
我: 「腳真的都不會痛嗎? 這個很碎很尖欸! 」
 
Mini: 「不會啦,我們習慣了。」
 
我: 「那她應該就沒辦法了吧?」我指著穿鞋子的安妮說
 
Mini: 「她可以啊。」
 
安妮: 「這是基本啦!」
 
我: 「…… $%^&*(」
 
可以在山上赤腳的來去自如,你們真的好強。像我在學校考試, XY座標解算的那麼精準,打靶竟然一次也沒中,拋物線公式根本沒屁用,這一定是教授的錯。
 
吃肉唱歌的晚上,阿傑兩手放後面、鬼鬼祟祟的眼神走過來問亞馨:「有沒有喝過愛情釀的酒?」然後把維大力混保力達的杯子遞給亞馨,看到亞馨的臉我都快笑死了,因為我剛剛喝過,那個酒很像感冒藥水的味道!
 
我想到好多畫面都是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你們要我試著體驗頭揹籃子、晚上彭彭給我一顆檳榔(還特地把咬舌的石灰刮一點掉)、Mini在烤肉架旁邊因為沒有地方躲煙,就這樣正面迎戰了半個小時有餘吧,酷斃了!
 
心思細膩的澎澎怕我太醉,特別問我還好吧?
 
我:「OK阿」 身體故意往右傾...
果然聽到我要的反應:「阿~~~小心~~~~」。 哇哈哈太爽啦!!!
 
靠…這是我今天從你們身上得到的唯一的成就感欸。該哭還是該笑XDDD
 
真的很喜歡你們啦。聽到阿傑說在都市跟平地人相處久了會有點懷疑自己的文化是不是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其實我滿吃驚的,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羨慕你們;雖然部落給人的印象是古老的,可是真正老去的,其實是變化快速的城市才對吧? 馬遠部落,才是那個沒變的、最年輕的文化。部落是台灣的瑰寶,你們就是部落,部落就是你們。
 
這一年利用課餘時間,我跑了台灣很多活動,看見好多有夢想的青年、也看見很多不公不義的事情,我的確「看見」更多了,可是還是沒找到真實的快樂。對的事情明明已經擺在眼前等著我去做了,為什麼還是覺得缺少呢?問了不少行動派的前輩,還是沒有找到解答。
 
這一次來馬遠,我找到了。從bai、我的姑媽、我的媽媽、你們身上找到的。
 
原來,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跟生活過得快不快樂,是沒有關係的。找到一個地方,待在那裡的時候就覺得安靜,願意在這努力的工作、生活,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它,就好像是愛自己的媽媽一樣,幸福、勇敢、自由就慢慢浮出來了。
 
我找了好久的東西,就是這個。
 
那天在石板屋我說,長大後好像遺失了一點什麼,想要在馬遠之旅中,找回一部分的自己。感謝你們帶給我的除了回憶之外,還有一個解答,回答了我這一年來最大的疑問。如果能再久一點,能多聽一點bai、姑媽、媽媽說的故事,跟你們青年,澎澎、Mini、安妮、阿傑、思賢還有馬遠的長輩、小溪和泥土, 相處的再久一點,我想我就可以找到自己了。
 
回到西部已經第三天了,我每天都在想你們,
謝謝你們啦,我一定會再回到馬遠去找你們。
(至少要練到能射中一個靶才離開……)
 
馬博升 : )
0 Comments

陳宣妤:給長輩一個說故事的機會

11/20/2015

0 Comments

 
作者:陳宣妤
心得:【給長輩一個說故事的機會】
 
(先擦擦汗,這篇好長喔,思考迴路繞很大圈的緣故,壞習慣啊!)
 
今天一路向北之後,老媽來高鐵接我回家,路上我和她分享了我在馬遠部落的收穫。我說我在那裡看到漢人文化消失已久的傳承精神,我覺得從八十幾歲的Bai們身上感覺到被長輩深愛、手把手教導的感動,那是我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從來沒有體會過的,一種很棒很溫暖的感覺。
 
我試著用不貶低自己文化的方式告訴她,因為我知道那不是長輩的錯,而是我們年輕一輩,正不自覺的在無形中讓我們的長輩們無用化。
 
「教導這種事情本來就是雙向的,」我感覺得到媽媽心口的那份激動,身為我的長輩她應該有很深的感觸,「我們想說,但你們卻不見得想聽。」
 
我們年輕一輩總認為自己才是走在時代尖端,看得資訊最新、接受的觀念最進步,想的事情最正確,不太相信長輩的苦口婆心,對於那些經驗談都視為碎碎念而自動消音。最後我們疏離,自己去外面摔倒成長,默默期盼著自己哪天強大,可以又回來「保護」這些我們以為弱小又落後的長輩。
 
但我們卻忘了,我們才是在他們庇蔭下長大的那群,他們也曾走在時代尖端,和我們受過一樣的傷,有過相似的成長。他們從來不是弱小的一群,甚至比我們都強壯,說的話也不是不值一聽,而是我們年輕人傲氣太強聽不進。而直到我們終於讓他們失望、無力、認為自己是時候該被「保護」了,他們才成為了我們今天印象中的模樣。
 
「所以這次我得到這個改變──我知道要學會聽了,不過,」
 
吞了吞口水,用很慢的語調,我還是想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完整,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大人講話很刺,好像在全面否定我們的人格,讓我很不想再聽他們羞辱自己。」
 
但是在部落裡聽長輩分享經驗時,卻沒有給我這樣的煩躁。
 
我們有事情不會,所以他們教導我們。沒有譏笑,沒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比較,也沒有「這種事你不會」的倚老賣老,反之我們得到滿滿的祝福,也明白承襲文化的重要──他們說了好多好多故事,讓我感覺到這是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如果我是布農族人也好想要努力學。
 
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屬於布農族群,也或許我們是屬客位,才有如此體會吧,但我卻深刻理解到文化背景的認識,和簡單的一個祝福該有多麼重要。
 
「我們的長輩在教導觀念的時候都很強硬,總是不說理由,也沒有前因後果,就很直接地下結論,容易讓人很反彈。」我說。
 
「那他們不說,那你主動問過他們『你們為什麼這麼想』了嗎?」在耐心地給我一段沉默表述意見後,我媽給了我一顆震撼彈,終結我這幾天族群交流下的混亂。
 
他們說話不好聽,對,就像面對至親我們總是忍不住便針鋒相對,越是彼此相愛就越容易彼此傷害,所以他們求好心切,總是忘了故事就下了尖銳的結論,讓我們每每在心裡大喊:「你憑什麼否定我的答案?」
 
而這個「你憑什麼」就是故事,就是我們想聽的「你們為什麼這麼想」,而也往往是我們拒絕傾聽長輩、認識文化的癥結點。在我們文化裡,長輩或許不習慣溫柔的手把手教學,沒有溫暖的話語,亦鮮少表現出祝福,他們不習慣坦然地表現內心情緒,也很少告訴我們藏在內心的故事。這份內斂的藏,雖是我們的文化特質,卻也是傳承的致命傷。
 
但既然這是個無法改變的致命傷,他們不說,我們就要學會切割攻擊話語帶來的情緒、學會挖、學會問,而身為承襲文化的後輩,我們確實是背負著這樣的責任。
 
「敬老」從不該是以徒有封建之名空殼的形式去教導的「觀念」,而該是一個有靈魂的「精神」。或許暫時我們的長輩還學不會溫和的說故事,或Bai的「愛的祝福」吧,但期望別人學習之前,本來就應該要先刮刮自己的鬍子。
 
試著去問「你們為什麼這樣想?」吧,給我們的長輩,一個說故事的機會。
0 Comments

王沉澱:原來所謂的小確幸是如此容易且唾手可得

11/20/2015

0 Comments

 
作者:王沉澱
 
好像應該在一個理所當然很單純的世界,
可人總是遇到了利益就變得面目可憎。
到馬遠部落才會發現,
原來所謂的小確幸是如此容易且唾手可得,
走入一片清澈,即可感受溪水的清涼,
拉著一片樹葉,即可體驗刺激的速度感,
脫下雨衣就像脫下一身的束縛,
這兩天來,歡笑與歌聲從不停歇,
感動在Bai與姑媽視己如出,不斷地關懷與分享,
感動在青年們默默跟隨幫忙,即使害羞,
感動在找回快樂其實那麼簡單,不需要華麗的包裝,
因為只要願意,就可以擁有一大家人。
0 Comments

廖俐雅:原來這裡有個部落

11/20/2015

0 Comments

 
作者:廖俐雅
原來這裡有個部落
離開的時候 看著這座山 心想 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的小旅行
我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這裡有個部落 可能不會拐進這個彎
 
看到兩位bai穿著傳統服裝從石板屋外走進來時
打從心底的覺得好美好美
很感動的眼淚一直掉 停不下來
坐在bai 的旁邊 靜靜的看著她們
其實內心是很激動的
 
還記得我問和我同年的阿傑為什麼會想念這個系
只記得他跟我說他想像詠恩一樣,讓自己對部落有所回饋
我常常在想未來的我要往哪裡哪個方面走
卻沒想過要回到家鄉這件事情
 
一位大姐曾跟我說過:「在你去接觸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之前 , 你應該先回頭過來看看台灣的文化,不然你會自卑,會以為台灣沒有,其實不是沒有,只是你不知道。」
 
謝謝Bai 、我的姑媽、我的媽媽、我的姊姊、詠恩、青年們、還有歐北來
 
謝謝你們讓我有機會能夠聽你們說故事、用一樣的方式生活著
 
這趟小旅行沒有多餘的包裝、很原始、很真實
 
一直都很羨慕你們以身為部落裡的人為傲的那種驕傲
 
現在的我也能夠很驕傲地告訴別人我們在部落裡的故事:))
0 Comments

許嘉玲:走進部落是打開一本故事書

11/20/2015

0 Comments

 
作者:許嘉玲
 
一邊整理相片一邊重新回憶那兩天的生活,把繁亂的生活撐開,所遇見的人事物可以在記憶裡維持好長一段時間。
 
走進部落是打開一本故事書,跟著部落裡的人們一步一步地走過每一篇圖畫和閱讀了每一篇故事,開始動筆寫下這兩天發生的事情,雖然當下專注於拍照就會無法塞進其他事物的壞習慣錯過了一些細節、故事和話語,但是有許多畫面還是深深印進腦海,得到了好多想要用畫筆好好記錄的畫面!
晚上的分享會上,詠恩的歌聲成為歌曲裡的傳訴者,讓我們這群人透過音樂,連接起另一種新的情感,得到每一首歌曲裡的故事還有歷史,也連接起更深的人與人的互動。
 
在大自然裡得到的生活智慧還有好多很美的畫面,這兩天的生活還有和大家的相處,存在著一股溫和而堅定且安靜的力量,在忙碌的高壓下更讓人珍惜。在這趟旅程裡遇到像家人的你們,彼此分享,還有同心協力地做了好多事情。
耶,真的很謝謝你們,謝謝馬遠,謝謝在這兩天裡所遇到的每一個人

0 Comments

Hsinyi Lin:讓人體驗前所未有的新生活及產生新的感受

11/20/2015

0 Comments

 
作者:Hsinyi Lin
馬遠部落二日布農族生活
 
讓人體驗前所未有的新生活及產生新的感受
 
 
 
農田裡
 
親手種下種子,生命就如此誕生
 
懷抱著什麼樣的心便長成什麼樣的果
 
天地孕育植物、動物成長了我們
 
而我們的行為及內心又孕育了什麼
 
是懂得分享感恩天地的心
 
還是無止境的剝奪與縱容
 
 
 
爬樹時
 
樹下等待的那一刻,心中難免會產生猶豫
 
在詠恩的指導下,眼睛不往下看
 
看著眼前的目標,一步一步的往前,錯了就調整步伐
 
最後我成為第一名 (開心)
 
過程就像決定去做一件事一樣
 
總會有負面想法、說法及惰性,阻礙著我們前行
 
或許我們不知道未來我們會成就什麼
 
只要不放棄總有一天會到達
 
但放棄了,心永遠缺少一塊
 
 
 
狩獵時
 
14個人擠著小貨卡上山
 
顛簸的山路,讓我們彼此相互扶持著
 
狹小空間意外的讓我們心更靠近
 
在深山裡我們信任獵人把自己交給他們
 
跟隨著他們腳步走在深山裡、走在繁星點綴的夜空下
 
心是平靜且踏實沒有一絲驚慌
 
 
 
信任是件簡單卻又困難的事
 
信任小小,所以來到馬遠
 
信任詠恩,所以爬樹第一名
 
信任sai ,所以無後顧之憂
 
信任tama muz、tama umang,所以在深山裡得到內心的平和
 
信任阿達(歐北來),所以體驗到不同的生活文化
 
信任自己,所以才能得到深切的體悟
 
 
 
經過這兩天一夜的洗禮
 
有人一夜長大
 
有人觸動內心無法言喻的那個點
 
有人剛開啟懂得成長、感恩的門
 
有人不擅長表達、卻流下最真摯的眼淚或給予最溫暖的擁抱
 
我想我們的心都長大了些,也各自開啟另一扇門
 
 
 
感謝熱情的馬遠部落在我們心中種下愛的種子
 
雖然有些事不是一天兩天即可解決、改變
 
卻讓心有了新方向及新的能量,讓我們去學習、尋找及茁壯
 
 
 
多年前在衛星導航帶領下,曾經過馬遠部落
 
今日在因緣巧合下又來到這裡
 
而我,不再是過客,而是馬遠的一份子
0 Comments

黃偉菖:來這裡不是參觀,是參與

11/20/2015

0 Comments

 
作者:黃偉菖
來這裡不是參觀,是參與
砍黃藤、編織、學一首布農族母語的歌在教會唱給他們聽、晚上圍一圈唱歌吃烤雞輪流喝酒、現場感受年長者唱歌合音的厲害、殺豬、分肉、竹子烤肉架烤肉烤肉、溪邊生活、上山、摸黑打獵、小瀑布旁洗澡、睡在山上的小空地、坐在小貨卡後面在非常陡峭狹小的山路上不停的被旁邊的樹葉賞巴掌、搗麻糬、在溪邊跳水
這麼多從未做過的事情在短短的三天全部成為自己的故事
部落的族人是多麼熱愛他們的土地了解土地,在打獵時能非常深刻的體會!
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為什麼他們在山裡獵某些動物會被警察抓?幾百年來他們當地人怎麼打獵動物也沒變少,反而外人介入他們的生活列某些動物為保育類後反而數量一直減少?這非常值得我們省思!
非常感謝馬遠部落把我們一行人當作好朋友,無私的分享與教導我們任何事情的技巧,最特別的是從早到晚都有人給你酒喝!做什麼之前都要喝一杯米酒哈哈哈!
也感謝此活動的主辦與協辦,這麼好的活動這麼好的行程讓大家認識很多朋友也體驗很多平常體驗不到的人事物!
最後感謝某人如果妳沒拉我去玩的話應該就沒有上述這些美好的事情了吧!
0 Comments

成慈驊:讓我體會到真正的『生活』與家的溫暖

11/20/2015

0 Comments

 
作者:成慈驊
《花蓮萬榮鄉馬遠部落6/27-6/29》
這三天我們到馬遠部落
當三天的布農族人
跟著族人在烈日下上山砍黃藤
坐在冰涼的溪水中吃午餐
在月光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跟著吉他的旋律唱著族裡的歌
在深夜裡拿著手電筒爬上陡峭的深山打獵
學著如何判斷動物的足跡
用最傳統的方式搗麻糬
在這裡知足和惜福是最基本的觀念
他們尊重一草一木每一條生命
順應大自然不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對待素昧平生的我們如同家人一樣
最豪邁的笑聲最親切的微笑
最動人的嗓音最平實卻溫暖的關心
短短的幾天我看到了什麼是最真實
真正的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不是制定一堆煩雜的法規規範人和土地之間的互動
不是畫一堆經濟曲線想著如何從土地得到最大的利益
而是把自己當作土地的一部分
帶著敬畏的心取用生活所需
不貪婪不投機取巧
和平共存心存感恩
謝謝馬遠部落
謝謝每個族人
讓我體會到真正的『生活』與家的溫暖
我會再回家的 再見,馬遠。
0 Comments

蔡建興:感謝島嶼拼圖,讓我再次理解食物的重量

11/20/2015

0 Comments

 
作者:蔡建興
在台灣,大部份人已不再為如何取得食物而煩惱,
然而這並不能表示食物變得廉價了,
事實上每份食物,尤其是肉食,
並不僅僅只是營養與能量的集合體,
他同時也是一個生命對於另一個生命的奉獻.
我手中的這頭豬,
是由我們從山下一路載上山再進行屠宰的.
我一路上看著牠不斷地想要從貨車上站起來,
不斷的試著想要跳出車外逃生,
然而牠失敗了,因為牠的腳已被我們綁在了車上,
牠連續試了好幾次,也許是自知無用,
牠停止了跳車的嘗試,而改成用牠的頭,用牠的鼻子,
去拱在一旁的,將成為牠的食客的我們.
我從牠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種哀求的情緒,
我感覺得到牠已經知道他將來的命運了,
而牠並不想死,卻又無力反抗.
我們並沒有因為牠的哀求而放過牠,
因為我們將成為食客,而牠將成為我們盤中的食物.
上了山,我們停下了車,
牠或許是知道最後的時刻近了,
牠站了起來,
跳出了整個路程上最遠的一躍,
但牠還是沒有成功的跳出車外,
一隻腳被綁在車上的牠,
只能半邊的身子掛在車外,半邊的身子卡在車內.
我們在車子的附近稍作整理後,將牠從車上抬了下來,
也許是牠已經累了,也許是牠已經認命了,
從我們將牠抬下來到把牠壓在地上,
牠都沒有激烈的掙扎,
牠並不是無知,牠一路上的掙扎與哀求,
都表明了牠知道會死,而牠並不想死.
但我們是食客,只要我們的身份沒有改變,
在這一刻我們就必須取走的牠生命.
我們取出了刺刀,從牠的左前側刺了進去,
一路直入進牠的心臟,一刀斃命.
整個過程牠都沒有激烈的掙扎,
也許是牠真的已經累了,也許牠最後接受了這個命運,
默許我們,以牠的軀殼成就我們生命的延續.
這是隱藏在一份肉食背後的真實故事,
我想食物並不是我們可以任意揮霍的東西.
尤其是肉食,那是一份生命的付出與奉獻.
而身為食客,善盡牠每一分的奉獻,
我認為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感謝島嶼拼圖,讓我再次理解食物的重量,
讓我更加確認了食物不應浪費的理念,
浪費食物是可恥的!
0 Comments

Hanhan Huang:馬遠部落的一趟旅行,精彩詮釋大自然與人的互動

11/20/2015

0 Comments

 
Hanhan Huang
<<島嶼拼圖-馬遠部落>>
馬遠部落的一趟旅行,精彩詮釋大自然與人的互動,無論是對動物,對植物,對食物,之前,我不曾學習到哪些植物可以再加工作為編織的材料,山上有白色點點的樹可以幫助辨識東西方,竹子得以用來作為散發陣陣清香的烤肉架與酒杯。之前,我不曾對於盤中食物衷心的感謝,但一天內見證兩次生命的結束,這是不需要言語的,會在心中默默禱念的,對於大地、自然、生命的感謝,感謝你們讓我們生存並且飽足。
部落的生活建立於團結與分工、所有人樂於分享、知足常樂,每一天的每一個活動都是新的體會,這些收穫有一些是實質的、有一些是難以表述但卻無形累積的,部落帶給我的並不是一種都市人的暫時逃離與娛樂,而是給我超乎想像的理解與敬佩,像是安裝新的心臟,也植入一個一定要再回去的念頭。
最後真的非常非常感謝部落族人待我們如朋友,喝酒伴奏唱歌跳舞烤雞烤魚烤豬肉,上山的時候保護我,用布農族的故事、祖先的智慧讓我理解馬遠部落的文化與美好,用無比謙卑的心情領導我敬畏山、感謝山。一定會路過馬遠部落的,期待下一次的見面:)
0 Comments
<<Previous

    Author

    參加過歐北來的活動之家人們的心得

    Archives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五月 2017
    十二月 2016
    九月 2016
    七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一月 2015
    八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二月 2015
    九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九月 2013
    七月 2013
    五月 2013
    三月 2013
    一月 2013
    八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妄想求海物語
    島嶼拼圖 布農畫曆
    島嶼拼圖 走進海洋
    歐北Run
    歐北來前鎮在地小旅行
    歐北來極限定
    歐北來樹屋
    歐北來漂流講堂
    歐北來環遊世界前哨戰
    歐北來瘋年祭
    歐北來移動部落
    歐北來移動部落
    歐北來說學逗唱分享講座

    RSS 訂閱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