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若涵 以紙,雕 成。若涵
在那一刻,所有的堅持都不再是堅持了。---〈2013.12.7&8 馬遠部落,布農畫曆〉 坐在副駕駛座的路程中,我幸運的和tama umang聊了不少,前一天晚上還因為過敏打了幾十個噴嚏的我,一聽到tama umang跟我說著打獵禁忌:『剛剛如果有人打了噴嚏,我絕對掉頭,今天不打了!』,語氣之肯定,讓我肅然起敬,卻也嚇了一跳。也許是受到了庇佑,讓我今天沒有成為老鼠屎,當下,更多了一份對祖靈的敬畏。這趟打獵行動,告訴我的是,信仰的力量,不容小覷。 而我也深深相信...... 緊握雙手,我把生命交給了獵人,交給了祖靈(那也是我心中的菩薩)。崎嶇蜿蜒、陡峭難行,未開發的小徑,雜草叢生,一台載著14人的小貨車,就這樣,我們不停的轉彎、打滑。不知道當初哪來的傻勁,如今身處在這塊熟悉又陌生的台灣土地,一片漆黑、寒風刺骨,我們從黑夜到白晝,卻也從忐忑到心安,體悟了布農族的良善真摯、勇敢果決,和珍貴的"分享與感恩"的心。他們是森林裡的守護者,絕不是污名化後的獵殺者!到最後,沒有了害怕,疲憊的眼睛也慢慢的睜不開了,天亮後,只剩下最崇高的尊敬。 當下我明白了,當我把生命交給了對方,我就要給予百分百的相信。 我有一點點嚴重的潔癖,對陌生的環境感到一點點極度不安,好在我又有一些樂觀主義和一些冒險挑戰的傻氣,因此得以站在這片充滿未知的山林裡,生活在這強烈的文化衝擊中,讓遙遠的國中課本中的七個字"多元文化的台灣",真正的走入我心中。月光下,浸淫在渾厚優美的嗓音歌聲中;陶醉在真切動容的歷史故事裡。這樣的一切,讓我忘卻了你我,放下了原則,更試著感受他們的內心。最後,只剩下微笑與自在。 歡笑中,我發現了台灣的美,來自於獨特,更來自於不做作的真情與款待。 於我,這是一次強烈的成長與突破。 這次的打獵,彷彿參與了一場極限運動,若要再次挑戰,我需要比這次更大的勇氣。我因而相信,人類永遠都有挑戰未知的勇氣與突破自我極限的可能。而後發現,生命是如此的渺小而真實,卻又強大而可貴。然後明白,原來自己可以是那麼的脆弱而堅強,膽小而勇敢,在害怕中更樂觀面對。那一秒才會知道,原來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了太多不重要的小事情,微不足道、雲淡風輕。 惡劣的環境下,我小小的體悟了人生。 不曾想過,在回憶的時刻,會有如此激動的情緒,也許那是一種感染力,是底心最真實的聲音!原來我一直在生命中練習著不按牌理出排,練習隨性,練習成長與突破。 匆匆的,離開時的擁抱,參雜了一絲不捨,媽媽說:『拜拜!原住民姑娘!』這句話,對我而言,是最大的肯定與讚美。 所有的在意的,害怕的,都在回程的睡夢中,隨風飄散了......。 只剩下回到台北的口沫橫飛。 我想這背後,源自於認同,源自於喜愛,源自於感動與永遠發掘不完的台灣的美麗。 感謝馬遠部落所有家人朋友與歐北來,我彷彿做了一場夢。 成若涵2013.12.13 因為沒拍出什麼厲害的照片,就用一張紙雕半成品呈現吧:)
0 Comments
作者:Elsa Chen
一踏進到馬遠就感受到這裡是個處處充滿濃濃情感的地方,不管是親人間、族人間,之於土地、山谷,俯拾即是。 從百年的大樹根開始,第一次嘗試攀爬樹木,感謝它茁壯的生命力讓我有穩固的依靠,雖然還是無法克服心中的恐懼往更高的支幹上爬去,但仍在它的懷抱中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走在過往的遺跡上聽著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故事,原來歷史與我們如此靠近,只是我們從未試著了解;夜晚跟著獵人的腳步探索山林裡的夜市,聽著風吹動樹葉的沙沙聲、山中生物此起彼落的鳴叫聲,還有就地解放的流水聲...(笑),以及模擬自己是一袋米坐在載了14人的超有力小貨卡上(大笑),縱然路途極為艱辛疲憊,卻是相當深刻。 在這裡有了不一樣的視角,感謝土地孕育生命,而這些生命又為了延續人類的生命而消逝,沒有所謂的理所當然,只能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其實還有很多感動與體悟,無奈文筆不夠給力,只好期待有緣人能跟我一起回馬遠家生活/深活囉!呵~ 最後希望我在馬遠得到了能量不要被工作消耗的太快!!!不然我每天一開口都是小羌的叫聲啊 作者:千郁
【島嶼拼圖布農畫曆】 六月份離開花蓮的時候,還以為自己下一次回花蓮會是學弟妹們的畢業典禮。 再次踏上花蓮,才知道我的心理跟身體都好想念花蓮。 活動前一星期,阿達又再次邀我參加這次的活動,對於一個早就不小心把積蓄拿去買飛日本的廉價航空的人來說,真的是痛苦的折磨, 參加了就表示要窮的吃土,不參加覺得愧對自己,老是崇洋媚外,也不認真了解一下台灣在地文化。 掙扎了兩天,還是覺得自己沒辦法忍受這次的遺憾,所以吃土就吃土吧XD 搭著阿達的車,從熟悉又陌生的台九線拐進馬遠部落,第一眼就看到詠恩的家人開心的在家門口前的馬路上玩耍, 我想我在馬遠部落最多回憶的地方除了獵場,就是詠恩家門口前的馬路上,我們在這裡吃飯、烤肉、搗糯米、聊天、分享,還有手作竹筒飯跟布農項鍊, 在這短短幾公尺的馬路上,還有bai為我們的祝福禱告。 原來在部落裡,馬路是給人用的,不是給車子用的,看到路邊大紅標語「當心兒童」,你就知道誰擁有馬路,忘了誰說的:「部落的家比較大,連馬路都是家」這次的體驗,是讓我們用雙手、用身體去感受大自然的溫度,用雙手播小米、種玉米,用雙手砍竹子,用雙手攀爬百年榕樹,踏進沒有路的草叢裡,跟著前面人的腳印,一步一步把路踏實,你會想起自己多久沒有跟大自然好好相處,也是這種大自然的溫度,害我剛回到台北生活的時候有多不習慣。吃不完的烤肉和分享後,是最讓我期待的打獵,不只每個人都酒足飯飽地昏昏欲睡,還有獵物們也是,我從來不知道打獵是在深夜中進行的。 在很誇張的路上,我們被迫十幾個人擠在一台卡車上,卡車以最大震度的模式用力向上開,幾度熄火、倒退,當你覺得這台卡車到極限爬不上去的時候,它又牢固地載我們突破一個陡坡。也許是我太相信阿達跟獵人們,也許是夜太黑我近視太深,一路上我其實沒有太擔心,(除了詠恩開車下山那一段XD)直到下山聽阿達跟詠恩說他們也很擔心,我才有種傻傻被騙的感覺... 在祭槍儀式後,獵人們在一片靜謐中,尋找獵物們的眼睛,在黑夜中看到閃亮雙眼那一剎,就是獵人們開槍的時候,儘管我努力跟著獵人的目光尋找,但是我完全看不到獵物,只能用心感受整個莊嚴的氣氛。 一起來的兩個獵人小孩個性天差地別,一個很樂天,在顛簸的卡車上、獵場的森林草叢中都可以睡著,一個有獵人的天性,在我們幾度被放生的時候,遠遠的就可以聽到獵人的腳步聲,看到遠方的人,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部落小孩的本性之二,很有趣。 一夜無眠的我們,緩慢地進行第二天的活動,靜謐的跟大家聊天,然後被山珍野味餵得飽飽的,然後知道我以後被問是哪一族的時候,可以大聲的說太魯閣族(誤),然後跟著姑媽跟媽媽一起安靜地完成項鍊,然後大家分享著屬於自己的感動。 緩慢的一天就這麼過了,離開的時候又到了帶著親手做的竹筒飯跟有機的芥菜,還有說不盡的感動與充實以及bai的祝福離開,我肯定我一定會再回來,因為沒有人不回家。 作者:Meng-Jung Tsai / 原文出處 島嶼拼圖-布農畫曆 時間: 2013年12月7~8日 地點: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 Oh isak kasu isak kasu(你在哪裡) Simaq simaq tatangis(是誰哭了) 旋律還在耳邊環繞著,身體卻已經回到了紛爭擾嚷的城市。當回憶已經融入日常生活的呼吸裡,馬遠的生活、空氣、風景也就住進了身體裡。最讓人牽掛與依依不捨的,還是那些你們。 馬遠部落,對於曾造訪花蓮數次的我仍是個陌生的地名,透過夥伴Yule的牽線而得到這次活動的機會。第一次接觸布農族部落是在2012年9月,當時是到台東縣海端鄉的初來部落參與短暫的農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這次希望透過歐北來的眼睛來認識不同地區的布農族部落,並且從島嶼拼圖找回對土地的熱情。 車子徜徉在花東縱谷環繞的道路上,一路上的風景令人捨不得閉上眼睛睡覺,沒有商業化的接待與觀光入口,迎接我們的是坐在家門口的家人們,奶奶Bai熱情的問候讓我心頭一陣溫暖,想起自己的外婆。明明是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卻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跟著Bai和姑媽到田裡播種小米,用手掌的肌膚去感受土地的厚實與溫度,她們說: 「播種小米時不可以說話、打噴嚏、放屁;而且如果心情不好小米也會感到受,就會長不好。」讓我瞭解到布農族對於小米的尊敬與連結。採收青菜、砍乏竹子,播種玉米,對於第一次接觸的大家來說是個新奇的活動,但是當這些動作融入了日常生活裡,有多少人還能抱持著同樣的熱情呢? 穿著雨鞋走進山裡,大自然中每一個險境和風景都有要教給我們的事情,於是每一個腳步都成為了學習的過程:穿梭在雄偉的神木與氣根之間、坐在山林的石頭學習吟唱母語歌曲,最動人的還是那些關於族人在這片山林裡的故事;透過國小裡牆上的畫作藝術來認識布農畫曆,每一個圖案符號背後都訴說著不同的寓意和祖先的智慧。晚餐吃到了最美味的烤肉,搭配著吉他配樂與大家爽朗的歌聲,不經意就聽到了傳說中的八部合音。當我們正因為毛毛雨躲進屋簷內時,一首月亮歌竟也真的將烏雲撥去轉為晴朗。瀏覽著族人們尋根時的照片,聆聽詠恩每一首音樂創作背後的故事,感受到最樸實卻也堅強的力量。 相當幸運的,在這次機會認識到珍貴的獵人文化,用金錢也無法衡量的價值。山路崎嶇到一般車也無法爬上去,唯有倚賴身經百戰的卡車,並完全把自己交給安全感的獵人們。伴隨著沒有間歇的踉蹌山路,還有一抬頭就繁星滿布的天空,終於在凌晨一點抵達海拔700公尺的山區,經歷了一個畢生難忘的夜晚,直到天亮才隨著日出的雲海下山。學習、謙虛、虔敬、分享,從獵人身上學習到珍貴的一堂課。 行程之外的風景,往往令人意想不到,卻也成為這趟旅程令我最動容的一幕。「在很久很久以前,你擁有我我擁有你,在很久很久以前,你離開我去遠空翱翔…」,站在屋外被歌聲吸引過去,往屋子裡頭一望,看見年近五十的tama muz叼了根菸刷著吉他,對著坐在輪椅上的老友唱著一首首歌曲。tama muz給我看他彈樂器彈到凹陷的指甲,告訴我他以前是彈貝斯的,而朋友是他年輕時一起玩樂團的鍵盤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當你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會在這裡衷心的祝福你...」,試著從音樂的旋律與歌詞加入他們,一起大聲哼唱著。在他們的互動中,我看見只屬於他們的回憶與默契,經過歲月的淬煉更加動人。「每當夕陽西沉的時候,我總是在這裡盼望你,天空中雖然飄著雨,我依然等待你的歸期。」 兩天的時間要去瞭解一個地區的文化與生活,其實略顯倉促與短暫。相較於阿達長時間在當地的參與與付出,我們能做的就只是成為其中一份子,用盡全力聆聽和感受這兩天一夜的畫面與衝擊。當觀光帶來商機進而破壞傳統,旅遊似乎成為了資本主義社會下扭曲的產物;但是當人們願意打開心房,透過最簡單的生活去認識一個地區的文化,傳統的價值開始被看見並重視。衷心感謝這趟旅程遇到的每一個人,讓我重新看見台灣的美。還有多少散落在台灣角落的鄉土民情和美麗沒有被發現呢?開始思考起自己能做些甚麼,拼湊起這塊島嶼拼圖。Uninang… dan na ngaus as zakuan mudadan(你就走在我前頭) dis uni zaku pisihal nalahaiban(為我鋪好道路) 2013年12月12日 寫於 台灣台北 後記:
1.在沒有深入瞭解以前,很多人認為狩獵是殘忍的行為。事實上原住民本是依照固定的獵祭與人口數量上山打獵,捕到足夠的數量即會停止,對於大自然充滿敬畏與感恩,一直保持良好的生態平衡,直到漢人開始遷入後才有所謂的保育動物。相較起來,為了滿足大眾需求而使用藥劑與荷爾蒙餵養雞豬動物,使其大量繁衍後直接屠殺,再用消費性市場的包裝掩蓋背後的商業機制,兩者之間的輕重其實已經相當明顯了。 2.布農族是一個重視「分享」的民族,從日常生活、飲食、狩獵到文化的傳承就可以發現,當政府試圖用政策和觀光保護原住民的傳統,卻忽略最基本的動作—聆聽。當我們用自以為的偏見想要來談幫助時,應該先打開自己的心胸和耳朵去聽故事,用最真誠的心去瞭解。」 |
Author參加過歐北來的活動之家人們的心得 Archives
八月 2018
Categories
全部
|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