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宣妤
心得:【給長輩一個說故事的機會】 (先擦擦汗,這篇好長喔,思考迴路繞很大圈的緣故,壞習慣啊!) 今天一路向北之後,老媽來高鐵接我回家,路上我和她分享了我在馬遠部落的收穫。我說我在那裡看到漢人文化消失已久的傳承精神,我覺得從八十幾歲的Bai們身上感覺到被長輩深愛、手把手教導的感動,那是我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從來沒有體會過的,一種很棒很溫暖的感覺。 我試著用不貶低自己文化的方式告訴她,因為我知道那不是長輩的錯,而是我們年輕一輩,正不自覺的在無形中讓我們的長輩們無用化。 「教導這種事情本來就是雙向的,」我感覺得到媽媽心口的那份激動,身為我的長輩她應該有很深的感觸,「我們想說,但你們卻不見得想聽。」 我們年輕一輩總認為自己才是走在時代尖端,看得資訊最新、接受的觀念最進步,想的事情最正確,不太相信長輩的苦口婆心,對於那些經驗談都視為碎碎念而自動消音。最後我們疏離,自己去外面摔倒成長,默默期盼著自己哪天強大,可以又回來「保護」這些我們以為弱小又落後的長輩。 但我們卻忘了,我們才是在他們庇蔭下長大的那群,他們也曾走在時代尖端,和我們受過一樣的傷,有過相似的成長。他們從來不是弱小的一群,甚至比我們都強壯,說的話也不是不值一聽,而是我們年輕人傲氣太強聽不進。而直到我們終於讓他們失望、無力、認為自己是時候該被「保護」了,他們才成為了我們今天印象中的模樣。 「所以這次我得到這個改變──我知道要學會聽了,不過,」 吞了吞口水,用很慢的語調,我還是想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完整,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大人講話很刺,好像在全面否定我們的人格,讓我很不想再聽他們羞辱自己。」 但是在部落裡聽長輩分享經驗時,卻沒有給我這樣的煩躁。 我們有事情不會,所以他們教導我們。沒有譏笑,沒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比較,也沒有「這種事你不會」的倚老賣老,反之我們得到滿滿的祝福,也明白承襲文化的重要──他們說了好多好多故事,讓我感覺到這是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如果我是布農族人也好想要努力學。 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屬於布農族群,也或許我們是屬客位,才有如此體會吧,但我卻深刻理解到文化背景的認識,和簡單的一個祝福該有多麼重要。 「我們的長輩在教導觀念的時候都很強硬,總是不說理由,也沒有前因後果,就很直接地下結論,容易讓人很反彈。」我說。 「那他們不說,那你主動問過他們『你們為什麼這麼想』了嗎?」在耐心地給我一段沉默表述意見後,我媽給了我一顆震撼彈,終結我這幾天族群交流下的混亂。 他們說話不好聽,對,就像面對至親我們總是忍不住便針鋒相對,越是彼此相愛就越容易彼此傷害,所以他們求好心切,總是忘了故事就下了尖銳的結論,讓我們每每在心裡大喊:「你憑什麼否定我的答案?」 而這個「你憑什麼」就是故事,就是我們想聽的「你們為什麼這麼想」,而也往往是我們拒絕傾聽長輩、認識文化的癥結點。在我們文化裡,長輩或許不習慣溫柔的手把手教學,沒有溫暖的話語,亦鮮少表現出祝福,他們不習慣坦然地表現內心情緒,也很少告訴我們藏在內心的故事。這份內斂的藏,雖是我們的文化特質,卻也是傳承的致命傷。 但既然這是個無法改變的致命傷,他們不說,我們就要學會切割攻擊話語帶來的情緒、學會挖、學會問,而身為承襲文化的後輩,我們確實是背負著這樣的責任。 「敬老」從不該是以徒有封建之名空殼的形式去教導的「觀念」,而該是一個有靈魂的「精神」。或許暫時我們的長輩還學不會溫和的說故事,或Bai的「愛的祝福」吧,但期望別人學習之前,本來就應該要先刮刮自己的鬍子。 試著去問「你們為什麼這樣想?」吧,給我們的長輩,一個說故事的機會。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Author參加過歐北來的活動之家人們的心得 Archives
八月 2018
Categories
全部
|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