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庭瑜
先不要評論,即使在心裡。那麼呼吸再鬆一些,用心感受就好。 來到萬榮的那幾天,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感受著生命與土地的深繫。族人從土地攫取,轉換生命的價值。傳承,想要永續,根得牢牢抓住土地。 從前我多次將藤編誤歸納成竹的編織。在紅葉部落,長輩帶著我們涉過溪攀上山,砍黃藤。將長長的黃藤傳運下山,砍段,剖八面。夠用就好,山林是座會呼吸的倉,需要的時候再取,不預支。又學習如何將黃藤編織成背帶,一折一繞,無比的牢,堅又韌。那活,專得太美太純粹。 來到花蓮萬榮鄉馬遠部落的布農族,我遇到一群可愛的附土而生的人們。那是個動人而神聖靜謐的夜晚,我們上山,簡易的搭了個棚,以竹為架子材烤豬肉,聽Damamu和詠恩彈唱、說著部落的故事,幾輪紅標米酒後,獵人帶著我們進入獵場。夜裡十一點首行,一槍打下了獵物,你聽,牠從樹上高高墜落的聲音,卻怎麼也找不著。獵人大哥說,那不是給我們的,不拿。土地不給我們的,不拿。凌晨三點,Damamu領著我們再次進入獵區,明月已經繞下山頭,漫天的星像鑽… ” 一個生命的消逝,是為了延續另一個生命,你怎麼能不珍惜 ” 來到這裡,我們學會用更謙卑、更感恩的心面對自然,尊重腳下的寸土才能感受到它的溫度。我想要做個了解這座島嶼這片土地的人,我想傾聽家的故事。感受到了 "愈在地,愈能被世界看見" 這句話。隨著世代更迭,即使不少政策致力於文化保留,然,文化最終不該只被擺在博物館,告訴後人曾經種種。有些傳統有些美還在,還在發出微微的光,多希望更多人可以用雙手護住燈火,不讓風給吹滅。謝謝歐北來、探索生命教育基金會,謝謝馬遠部落願意信任我們,與我們分享部落的智慧、和土地共生的生活哲學與態度。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Author參加過歐北來的活動之家人們的心得 Archives
八月 2018
Categories
全部
|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