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北來透可》
我們感到神聖的山,對你來說毫無意義;你們景仰的海,對我來說毫無感受。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我們都清楚知道,那裡面藏了太多我們未知的事,甚至是無知。 用自己淺薄的知識去論斷孰優孰劣,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 尤其,是那些你從未踏進的彼方。 別急著說話,先聽吧,耳朵不夠聽,就用心、用眼神、用手觸摸、用腳踩踏。 在這之後,我們再好好聊一聊,你看見的山,我看見的海,但我猜,屆時,你會找到比優劣更值得討論的事。 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40339
0 Comments
《歐北來透可》
太著急了,這個世界。 好像有了科技,就可以解決好多問題。翻轉?要翻轉什麼?我們擁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去改變這個世界各自獨特的面貌,甚至妄想,要讓所有人的心跳成為一樣的頻率? 「孩子啊,沒有人可以強迫你成為誰,成為你自己就好了,你身上有著別人沒有的,我身上有你沒有的,你未必要學會啊,需要我的時候,帶上我就好了。」 他抽了一口菸。 「不過我老了啊,可能跟不上了,但是我知道一定會有人可以跟我做一樣的事,就像我現在會的東西是我表舅教我的。是我自己想學的哦!因為我知道我可以學得會。你們比較辛苦,不能自己選擇要學什麼,我們比你幸福了一點。」 看似擁有的很多,可以選擇的卻很少。尤其這個世界充滿了許多教你「成功」的方法,塑造「成功」的既定模樣。然後,把整個世界濃縮在同一條路上。 「孩子啊,成為你自己就好了哦!」他笑笑的對我說。 《歐北來透可》
毫不猶豫的篤定,來自你磨破了多少腳皮。 拿掉你的傲慢,沒有讓你的腳指甲沾上一些泥土,不會知道土地的溫度不一,拆卸你的妝容,給皮膚一個練習轉化陽光養分的機會。 愈來愈多打著什麼樣的一個專有名詞,扛著幫助他人找到生命出路的大旗,實際上只是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想像希望別人照著演出,然後告訴他們,這樣絕對能夠幫助得到你們一些什麼。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野蠻? 不按照你的方式演出,他們沒有錯,因為他們只是按照你無法想像的世界裡,那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規則走,只有對你這樣一個從外面來的人來說,感到不可思議而已。 那是一種自然不過的事,為什麼要為了你改變千百年來的習慣呢? 「不要輕易論斷,除非你穿過他的鹿皮靴,走過兩個月亮。」這是近期好喜歡的一句話。 除了穿,你是不是參與了他取得鹿皮的過程,取下鹿皮後的製作,各種儀式充斥其中,你是否看穿了這樣的一雙靴子代表了怎麼樣的一個面對世界的態度和價值觀,最後,再與他走一段好幾個月亮和太陽的路,這時候,才進入了可以「討論」怎麼一起共事的開始。 是不是太急了? 好多人急著想要找出一個規則,可以複製,因為那個「規則」在某一個人身上運行的非常好,好像是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新的解答,所以打算把這樣的系統移植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很納悶。 「我並不了解那裡的風土、人情和物意,我該怎麼給你一個如同的規則去遵行呢?」只有幾個概念和原則,但是總被認為的太過抽象,能不能給予一個明確的方向。 太困難了啊,真的,太困難。 能驗證知識力量的唯一方法,是實踐,去讓那些知識變得立體,才能真正擁有力量。當你成為一個做手工的人,你不會輕易相信別人,尤其是那些能夠果斷給你答案的人,反而,你會更相信的是你那沾滿各式髒污的手,可能受了一點傷,留下了一點疤,好美,好美的故事,然後你走得更穩了。 也許我們都只是在實行一個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偏見,那很好,就是因為有各種偏見,所以這個世界的聲音和色彩才會擁有靈魂,是你的、我的、他的共同交織而成。但很重要的是,你的偏見得有人跟隨,而且是發自內心感到快樂。 他唱起了歌,說了一些話。 「你看看那美麗的身體,在樹林間跳躍的每一步毫不遲疑,那是走過了多少路才能有的篤定,你也可以像他一樣嗎?」 《歐北來透可》
很多事情你控制不了,那就讓它發生,然後再找個方法解決它,就好了。 在印度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火車會有提早開走這種我們覺得「離譜」的事發生,時序混亂到你永遠猜不到這個國家的人腦子有多麼的不可思議。 你買到的座位,是大家的;你正在看的報紙,沒有在閱讀的那幾張,是大家的;正在吃著的食物,有人坐下來聊聊天,也是他的。 「沒有規則」的這件事,就是這個地方的規則。 近幾個月來,有太多控制不了的事情一直在發生,對於一個處女座來說是多麼讓人的精神容易陷入歇斯底里。 還好,真的還好,總在幾十分鐘內就能夠緩和下來冷靜的想一想。 「就讓它發生,然後找個方法解決它。」 已經很幸運了啊,無論有多麼艱難,還不都走到這裡了。 我想起印度的空氣裡,藏著很多的可能,那些雜質正是人生裡都會出現的所有。那是什麼味道呢?不知道怎麼形容,可是很豐富。 每一個插曲都在打開不一樣的路。 如果說旅行帶給我的助益要實質舉例,我想,極強的適應力,然後找到繼續完成旅途的方法,會是其中一件。 無論你是否用盡所有學會的髒話,你的腳,還是持續前進。 《歐北來在地特搜》
游泳的時候,老鷹從頭上飛過,腳邊有一條小蛇和我對看了一眼,自在地遊走。 台灣可以用一百種眼睛來看待她。 如果推展觀光設定的KPI是「一個人一年內來台灣的次數」,而不是「年度來台人次」。 相信,整個推展策略會是截然不同的扭轉。 思維影響行為,行為影響作為。 如果有一個地方能讓你一去再去,那個如此吸引你的理由是什麼呢? 《歐北來透可》
「我爸爸很會抓魚喔,我以後也要像他一樣,剛剛買了新魚鈎,等等釣到鯨魚就可以跟爸爸換糖果了噢!」阿美族的八歲孩子止不住興奮地衝進海裡。 靠海,夢想也離不開海洋。孩子,希望你更大的時候,海還是一樣,你的鯨魚也繼續存在。 《歐北來在地特搜》
海島在艱困的生存條件下,為求平安而產生特有的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景色,在馬祖依然不變。「我們這裡在神明出巡時,一定要有鼓板樂隊,如果沒有,乾脆不要辦了。」牛角村老村長曹常永為馬祖鼓板樂創始會員之一,說起這馬祖極具地方特色的音樂文化。 鼓板樂由大鑼、小鑼、大鈸、小鈸和狼帳(長筒鼓)組成,「以前先民來到這座島嶼時,從中國大陸那邊一起帶過來的,通常是在迎神賽會時出現。」同樣為創始會員的劉玉清大哥介紹。馬祖四鄉五島的村莊皆有鼓板樂的存在,其特色不盡相同,「嚴格來說馬祖的鼓板樂是從牛角(現復興村)開始,然後再慢慢傳出去的,」牛角鼓板樂特色為攻擊性、節奏強烈,北竿節奏快速有如戲曲開場的鬧場節奏,東引輕快花俏,馬港則有唯一的女性鼓樂隊。 「鼓板樂可以說是馬祖的根,而且是馬祖人共同的記憶。」曹常永老村長憶起到桃園馬祖人移居的聚落演出時,鄉親們一聞鼓聲響起,紛紛因思鄉而淚下沾襟。「有一個老鄉還跑來抓住我的手說,這是故鄉的聲音啊!!!」從而得知鼓板樂在馬祖人的生活記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雖說如此,現今因時代轉換,傳統樂曲吸引不了年輕人的參與,「我們現在鼓板樂是千歲俱樂部了。」擔心未來這故鄉聲音在自己的土地上消失,老村長與友人們積極參與教學,「但是經費不足真的是很大的隱憂。」 在這全球化時代之下,如何保存地方極具特色的生活樣貌,皆是在地居民需要共同努力的課題,「如果真實的東西留不下,只剩下記憶,失去根之後就會忘記自己是誰。」曹老村長擦拭著手中的長筒鼓,期許未來能有更多傳承的種子,一起留存這來自故鄉的聲音。 你的家鄉呢?那些你習以為常,卻已經站在消失邊緣的記憶。 成為歷史與站在歷史的邊緣,僅,一步之遙。 《歐北來人物誌》無垢舞蹈劇場總監 - 林麗珍
整理你的根。 「走路,很誠實,沒有人在走路的時候會掩飾走路。快,你就會出問題,緩,所有周遭的一切都會進來。 我的東西,很多都來自土地的原生性。」道地基隆人,未師承任何舞蹈流派的無垢舞蹈劇場總監 - 林麗珍,憑藉著對環境的感受力,轉化出一幕幕「立體的詩」,榮獲第九屆國家文藝獎,更帶領團隊走向世界,讓「在地生命力」名揚海外。 選擇將腳步停下來,讓靈魂跟上來,沈潛的那七年間,「我重心放在家庭,但也開始走進台灣這座島嶼的環境之中,在不同文化與族群中流轉,更加深了我對環境與各式生命的聯結,從島嶼的原生性中找到與這世界的連結性,對土地『有情』,造就了後來的一切。」 林麗珍的作品中,空間從劇場內,向整個世界環境延伸,強烈的既視感讓你對舞台以外的空間共振。「跟著老師十三年,從什麼都不知道只想來學『舞』,至今,已經超脫舞的形式,就是一直持續『整理身體這個空間』,」無垢舞蹈劇場資深舞者鄭傑文望向老師。「沒錯,空間太重要,每個人的身體就是一個空間,整理好自己後,才能去向外感受、互助、協作,那獨特的美就會自然突顯,不用特別添加什麼。」師徒簡單的對話,完整道出無垢以感受環境本體,進而決定呈現形式,端出「生命的質感」這內省而後發的獨特美學。 在湖泊中央的小島上、佈滿漂流木的海洋旁,原始森林中隨著土地呼吸漫走撿拾的行者,再再強調土地環境是能量來源的重要。「每一次的演出,都像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隨著環境的次序感和規則走。」「醮」與「觀」等舞碼,正是全然體現尊重環境給予的訊息濃縮後,進而產生的島嶼生命重量。 從在基隆港聽船隻進港「放屁」聲的小女孩,到走遍法國、西班牙、中國、義大利、德國、奧地利、巴西等國,唯一亞洲出身的世界八大編舞者之一的林麗珍,無論身份與環境如何劇變,「我一直以來就是在往內剝,一層一層的剝,不為別人想看什麼而作,而是從內出發。」六十六年來,從一而終。 隨著陳芯宜導演歷時十年跟拍無垢舞蹈劇場產生的《行者》紀錄片上線,更深刻體悟無垢想傳達對周遭一切「有感有知」的核心價值。「嬰兒的呼吸,就是跳舞的開始。整理自己的根,知道、感受、了解、認同,最後就會尊重。你得先開始整理自己的根,才會找到自己的路。」 一直強調話不用說得太清楚,才有無限可能的她,已經開始著手重製即將在九月於國家劇院演出的十年前大作《花神祭》,再一次爬梳自己的DNA,更為台灣持續寫出下一首,值得細細咀嚼且寓意深遠的詩。 本文刊登於微笑台灣基隆款款行: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14915 ![]() 《歐北來在地特搜》基隆 - 神明的匠師 走進基隆安樂區的新崙社區裡,還未抵達目的地,已經聽見高亢渾厚的「嗩吶」聲。「如果北管團是神明的樂師,徐文樟老師就是神明的匠師。」風尚旅行社帶路人,魏兆廷為基隆指路。 「每到雞籠中元祭,大街小巷都聽得到北管奏樂的聲音,不敢說全部,但我做的嗩吶至少都會在裡面。」今年九十歲,身體依然硬朗的徐文樟老師製作嗩吶超過上萬支,全台各地都有客戶遠道而來向他訂製手工打造的「神明樂器」。 年輕時做遍各行各業,從農夫到打石工人,再從打石工人到礦工,直到六十一歲才接觸嗩吶,意外開啟了精彩的第二人生。 隨著老師進入位於地下室的小小自製工作室之中,所有工具一應俱全。一隻好的嗩吶很費工,鋸木頭後批成條狀、鑽孔、再以自製的圓弧形刨刀鑿空,「這裡面空了之後要對光看,厚度沒有完全一致就會走音。」原本行走較為緩慢的徐文樟老師,一坐進工作室中,頓時朝氣滿溢。「還有這個蘆葦的吹嘴,煮過曬乾之後還有一個『眉角』,就是要等到有露水的夜晚『凍露水』後,才會更穩定。」徐文樟老師毫不吝嗇的分享前來購買的人一致認同他的嗩吶聲音「最大腹」(飽滿宏亮)的關鍵祕密。 高齡九十歲的老師,示範嗩吶製作時,口中不斷念念有詞,「做事情跟做人一樣,要專心致志,馬虎不得。就像你的嗩吶好不好,吹過的人就會知道。」徐文樟老師指向角落邊一箱箱的嗩吶骨幹,「我知道自己快走了,以後來憑弔的人都可以拿走一支,神明給我這項技藝,我也要當禮物留給大家。」 站在「即將成為歷史」的現場,搭配渾圓宏亮的嗩吶聲,神明樂師背後最重要的推手,還在基隆用盡全力地綻放生命最美的火光。 基隆款款行: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21100018111 《歐北來在地特搜》
你知道有個專為台灣連結世界養分的職業:「引水人」嗎? 離岸的那一刻最美好的夢想,就在期待下一次的靠岸,討海人夢想最後一哩的引路人,領港員,引水人。 走進基隆港六號碼頭引水人辦事處,電話聲此起彼落,「西9、東3,15可以做,17麻煩你。」人員進進出出,「我們這裏就是二十四小時應召站啦,哈哈哈。」 引水人正式名稱為領港員,「全世界的人只要用船這種交通工具來到台灣,接觸到的第一個台灣人,就是我們,第一印象好不好就在我們身上了。」張領港氣定神閒地說道。 港口潮汐瞬息萬變,水下礁石分佈複雜,來自世界各地的船隻無法熟悉不勝枚舉的港口狀態,加上船的不同噸位與吃水深度及船身長寬,各碼頭船隻停放寬距不盡相同,只要出任何狀況,海洋必然遭受浩劫,更影響港口所有作業。「人家代客泊車,我們就是『代客泊船』啦,把船停好,就這樣。」 看似輕鬆的玩笑話,蘊含了難以想像的高度危險性,「我們接到電話,得到一堆資訊,確認『水文』資料,然後搭上小船緊貼大船,從鐵梯或繩梯攀爬,指揮船隻進出港。」執行這項任務的基本條件必須擔任船長資歷滿三年,並且通過國家考試,成為見習領港員後,經過一年各式船隻經驗累積,方能成為正式領港員。「通常這時候大概都四十幾歲了,除了基本能力,就是經驗,教不來的。」 與引水人搭上了小船,更深刻體會「站在國際第一線」的不容易。小船停在即將進港船隻的遠處,觀察速度及周遭一切狀況,配合進出港船隻的行進速度,船身相互緊貼,整個過程皆在不減速的行進間。「冬天風浪好幾層樓高的時候,不要說爬大船,在小船上都站不穩,基隆港又有多雨和容易起霧的特性,難度之高,之前基隆港這邊就撞過船啊。」殷領港談起印象深刻的撞船事件。 「很多人看這職業就是覺得一個月七八十萬的薪水很高,但要冒的風險不是一般人承擔的起,我們常開玩笑領港員不是一頭白髮,就是頭髮不多,哈哈。」擔任引水人上下船助手的和平島阿美族大哥說話的同時,依然專注地觀察海上船隻動向。 身為海島國家的我們,在飛機盛行的年代之前,對外的一切生活與連線仰賴船隻的往來,縱使至今,船,依然對島國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 引水人,引路人,用一場場「完美的靠岸」,默默站在海島國際線上,維繫那來自世界,無以計量的養分。 ----------------------------分隔線------------------------- 本文收錄於:天下雜誌《基隆款款行》,已出刊。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58386 |
不定時更新發文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Archives
三月 2019
Categories
全部
|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