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北來碎碎念>
尼泊爾在我心裡一直是個非常友善的國家,我在那裡遇到的每個人都樂於助人,樂天知命,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心裡浮現非常多的臉孔,不知道他們安不安全?有沒有地方睡覺?有沒有食物?尤其是無法聯繫上他們的那幾天,腦海中都是他們在災區受風吹雨淋的樣子。 幾天之後,我看到朋友在臉書上告訴大家她很安全,家人也都健康平安,我傳了個訊息給他,除了恭喜他所有家人都平安之外,還想問一下近況。 他原本拿到了獎學金,在今天夏天要去德國唸書,在尼泊爾能有這樣的機會非常不容易,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能坐飛機出國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我假裝不經意地問起這件事情,在所有事情都一片混亂的情況下,不知道他還能不能照原本計劃去德國唸書? 「我不去了。」他說。我原本想著,應該是因為天災的關係,許多機構與組織不能照原本的模式運作吧?畢竟在地震發生的時候,他的護照正在加德滿都的領事館裡,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 「啊?這樣子啊,真可惜,希望等事情平靜之後,你明年還有機會過去。」我說。 「不,是我自己選擇不要去的,原本這個國家的人,尤其年輕人,都會試著離開這個國家,到其他經濟較好的地方工作生活,我非常喜歡我的國家,我喜歡這裡個人和文化,還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但在這裡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不過,在這次天災之後,我看到我的國家的人第一次這麼團結的一起面對困境,一起互扶持渡過難關,政府能給的幫助與資源不多,我們只能靠自己,這陣子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感受到國家人民團結的力量,我又對這個地方充滿了希望,我覺得我們只要在一起,一定可以做點什麼的。所以我決定留下來,今年夏天,我要跟幾個在災區認識的年輕人舉辦了送物資到山區裡的獨居老人家裡的活動,到目前反應都非常熱烈,我很期待。」 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同情心,而是試著去了解的同理心。
0 Comments
《歐北來碎碎念》講者與你想的不一樣
常常會有人問,覺得做歐北來以來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我通常會說,還好耶,過去了就沒什麼,就算吵架,就算沒資源...只要克服了好像就也還好,難也只是在那個當下 但對我而言一直很困難的應該就是演講了吧,其實覺得自己不是個很會說故事的人 在早期,每次要寫一篇歐北來的文章,我都得花掉大半天,反覆地重複思索,修改無數次,最後才能在晚上十點發一篇文。 也從不覺得自己的文采特別好,真的要說的話就是誠懇吧,那也是我唯一會的述說方式,更何況會寫字跟會說話完全是兩回事 從小上台說話就是會緊張,小學時還都會緊張到胃痛,長大後,不斷地勉強與練習在人群前講話,但其實緊張的習慣從來沒有真的消失過,也因為這樣的關係而不夠有自信,也常常會腦筋一片空白,明明很多時候都想好要說什麼,下了台後卻又總是覺得,啊~如果剛才記得說什麼什麼就好了。 其實演講大部分的時候都覺得讓阿達去說比較好,一方面是覺得他本來就比較會表達,一方面也常常覺得自己還不夠,就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我們遇見的人,都比我們厲害太多了,所以演講也常常說的時好時壞,非常受當天的狀態所影響。 上次在輔大的演講...恩,真的是人生中最想從記憶中刪除掉的一天,尤其跟阿達一起時,我又會特別緊張。在那之前我們的確沒有做好溝通,到了現場都還沒好好串過,然後就上台了... 然後在我緊張個半死帶著一點結巴鬼打牆的時候,阿達舉起了手,說:「你剛才說什麼我完全聽不懂耶,可以講重點嗎?」 然後我就空白了,完全徹底的空白。 時間靜止了幾秒鐘。啊...好想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啊啊啊, 但其實我也沒怪他,我更痛恨的是自己的不知所措。如何調適,是我自己該學習的功課。 我也很希望更輕鬆或是更自在一點的把這件事帶過,但當時我做不到,的確不是一個成熟的講者。 最後還是硬著頭皮講完了,唱了一首歌,雖然因為緊張,也是沒彈好,可是盡力了 在演講結束後,有一個女生感覺非常憤怒,站起來說了許多話,但大致上是表達她的失望。聽說她是非常喜歡我們書的讀者,覺得我們既然講過這麼多場,怎麼會這樣。 雖然大家也鼓勵我許多,也說真的沒那麼糟啊,還有聽眾在最後結束時過來擁抱我,跟我說沒關係,他真的覺得我很棒很努力之類的,還陪我掉淚QQ 但是我知道那天真的沒有準備好,所以非常介意,也失眠了好幾天,還一直夢見那女生失望的表情,以及努力想跟她解釋並道歉。 最後我有要到她的聯絡方式,也傳了訊息跟她聊了一下。 阿達說,根本不需要這麼做。每個人本來就只會接受到她所在意的東西,同時也鼓勵我,下次再努力就好 (其實這段時間我從他身上真的學習到很多,雖然有的時候是震撼教育哈哈哈哈很機車) 但記得那天星河提醒我的:「今天如果我特地撥了這段時間過來,講者沒有好好準備,我覺得完全就是浪費我的生命啊」 也有段時間覺得...啊...就不要再演講了吧 說真的,那天的確是我心中的一大創傷,但是也深切的讓我明白,自己的說話其實是有人在期待的,就算只有那一個人,也應該要為她好好表達 後來克舟說的話,給了我莫大的鼓勵,一直放在我心裡:「你就是你,不必要說話像誰,還是會有人喜歡聽你說話的」 之前我們在鑽牟取火時,從山鹿那得到的fire board碎片,在小義的幫忙下,成了我的項鍊,每次演講前我都會摸摸它,提醒自己記得火教我的事,每個失敗都是一種學習,必須先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不要急,才能體會她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所以後來接到演講後,我花了更多的時間去準備與練習 既然不是個厲害的講者,就必須更努力 而且重點本來就不是在我身上,而是這些故事裡的人,他們教會我的事,帶給我的感動,我必須做的是,讓這些感動如實的傳遞,被需要的人接收到 這次 TEDxNSYSU負責的同學,也讓我見識到非常誠意與認真的邀請 他們總共約我見了三次面,一次跑到橋頭,一次在高雄車站,一次在大雨中跑到鳳山,只為了跟我確認這短短18分鐘的演講內容 我也深深明白他們的用心與努力,更不想浪費他們的時間 所以這次也特別花了很多的時間,除了準備演講稿外,還重複在家裡錄音好幾次,播出來聽(以前我根本不敢聽自己演講啊啊,覺得害羞非常又很怪) 雖然到上台的前一刻,還是很緊張(光遠大哥還在一旁悠悠的說:「別那麼緊張嘛~大不了人生多了一個在網上抹不去的痕跡」) 但是開始講話以後,發現可以不經思索的表達,也抓在時間裡,而感到鬆了一口氣。 下台後,有些朋友過來告訴我他們的感受,還有人特地從台中下來聽,有人傳了滿滿的筆記的照片給我,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講得如何,但至少,看到他們眼睛裡一點點的光芒,我知道,有些訊息傳達給他們了...... 今天這整場的TED的陣容,自己都非常喜歡,有三餘書店&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的同是10的10,還有超熱血樂團台青蕉之隔天要訂婚今天還在這邊送香蕉的老王,國寶級白木超幽默的馮光遠大哥,還有根本就是馮光遠大哥傻傻分不清的雙胞胎兄弟之用心煮好茶跟好咖啡的蔡嘉哲老板和超酷的東沙島島主!! 能夠跟大家一起演講,站在一起,真的是莫大的榮幸!! 之後一定要再一一拜訪大家 現在想想,還真的要好好感謝那個失望的女生 一個人可以不聰明,但是絕對不能不努力啊 如果受到挫折就停止了,那你真的只能停止在失敗的那一天 也藉著自己的失敗,提醒著自己能夠更去體諒別人的犯錯, 不管到了哪個階段,都還是該保持同樣的態度 更深深地珍惜每次說話的機會,誰也不知道,這是第一次,或是最後一次 只要還有人願意聽,我會認真的說下去... 一直都是一個普通的人,謝謝你們, 讓我能有一個不普通的舞台學習 而這個舞台,是屬於故事裡所有的人 除了謝謝,還是謝謝 <歐北來碎碎念>
在挪威一個不過幾千人的小鎮,一家小雜貨店裡賣著沾滿灰塵的茶杯,我站在櫃檯前看著每一樣充滿歷史痕跡的物品,幻想他們曾經是在怎麼樣的家庭裡擺放著。 坐在櫃檯的伯伯靜靜地用著老舊的電腦,他看著我,推了推眼鏡,問「你是哪裡人?這裡很少有亞洲人。」 「我是台灣人。」 「啊!你知道這個嗎?」伯伯興奮地從櫃子裡拿出一個小木箱,裡面有好幾片老舊的VCD和DVD,他一片一片拿給我看,都是楊德昌和侯孝賢導演的電影,一一,青梅竹馬,悲情城市,還有一片非常老舊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他摸著那片VCD說「這部電影是少數幾部我會稱為完美的電影啊,我真希望能找到藍光版的DVD,我已經跟好多朋友說這部片一定是非看不可,但是他們都找不到,這麼棒的片,如果你要再從台灣來,拜託你幫我帶一片好不好,多少錢都沒關係。」 我沒跟他說,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沒有再出藍光片,沒有人願意買DVD了,也不是每個年輕人都知道楊德昌和侯孝賢,看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更是少。 看到一萬公里外的人比來自這塊土地的人更珍惜這裡所擁有的,有點鼻酸。 <歐北來碎碎念>
S寄了一張明信片給我,我記得那天我要趕著去火車站,先塞在書裡就出發了,後來有好幾年,我都忘記那張明信片的存在,直到那天下午那本羅蘭巴特從茶几上掉下來,那張幾年前的明信片才露出一小角。 「Hello! 我在冰島,我昨天看到了一座瀑布,然後就想到了你,沒來由的。不管你在哪裡,都希望你好好的。」 好多年之後,我想念的不再是一個人或是一段日子,或者是某個時刻的自己。有時候只是那年在布拉格那個肉桂卷的香味,或是第一次在紅海潛水時被海水嗆到的感受。那麼微小那麼細緻那麼難以觸摸。 <歐北來碎碎念>
「你要走的時候,不要跟我說,趁我不注意的時候走。」 他拿著洗衣籃準備上樓洗衣服,我拿著水杯給自己倒了些水,在聽到洗衣機蓋子打開的聲音後,我抓著包包輕輕轉開門,試著不發出一點聲響,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我想像他拿著空著的洗衣籃走下樓,一邊問我晚餐想吃什麼,打開客廳的門之後卻發現一個人也沒有,連落地窗都忘了關。 我帶走了兩張專輯,三個習慣,許多故事,留下一本沒看完的書,一封沒有署名的信。 「你隨時都可以回來,任何時候都可以,就算我結婚了,有三個小孩,兩隻狗,五隻貓,你都可以回來,但是,不要告訴我你要回來,直接按我家門鈴就好。」 Photo credit : Mike Olbinski <歐北來碎碎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好像以花少數金錢來旅行感到自豪,每當人家問起「怎麼有那麼多錢可以去那麼多地方?」我總是回答「我不敢說旅行不花錢,但絕對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多。」我走陸路不搭飛機,搭便車,沙發衝浪,吃簡單的食物。這些都是我能用較少的金錢去到那些地方的原因,但絕對不代表,我做那些事是為了省錢。這完全是兩碼子事。 在能不搭飛機的情況就不搭,是因為一個全家的氣候與風土民情的改變,並不像地圖上的國界那樣絕對,在機艙門一關一合之間,你從這裡被帶到那裡,這裡說著阿拉伯話,那裡說著法文,這裡的人多是伊斯蘭教徒,那裡的人信奉天主教,如此絕對又直接的改變,然而陸路旅行,可以看到這一切漸漸的改變,從蘇丹到伊索比亞首都需要搭上四天的車,一路從沙漠氣候開始,漸漸地看到一些灌木叢,最後是滿是綠意的草原,在蘇丹時,人們一天把公車停下來五次,為了對麥加朝拜,而在進入伊索比亞前,已經能看到穿著裙子,脖子上掛著十字項鍊的女人,這一切都在眼睛的開合與車輪的前進間漸漸改變,那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絕對且不可逆的改變。那是我愛陸路旅行的原因。 我搭便車,因為我想要認識我平常沒有機會接觸的人,因為我知道會停下來的那些人,絕對跟我有著什麼共通之處,他們身上都有著故事,也有值得學習的部分,每輛停下來的車都載著驚喜,從那輛紅色suzuki和那檯銀色toyayo,他們不再只是冰冷的交通工具,他們傳遞個一個想法與信念,我相信你,你也相信我,我用一個故事跟你換一個故事,我們找到彼此文化裡相近與大相逕庭的部分,我們的笑聲蔓延整條公路,最後再用眼淚滴在彼此肩上的擁抱再見。「我今天看到你站在路邊時,只有三秒可以決定要不要停下來,而我決定停下來這件事,也許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我從現在開始會對任何沒有嘗試過的事情說Yes。」像是這樣的對話,或著,「上車吧,妳要去哪?」「都可以,我只是想遇到有趣的人。」「妳上對車了。」 因為這樣的人和事情,搭便車不辛苦,移動的慢也無所謂,因為這本身就是旅行。 沙發衝浪,因為我想看到一座城市真實的樣子,他們生活的模樣,星期五晚上都哪裡跟朋友鬼混?心情鬱悶的時候都做些什麼?這個城市哪裡讓你感到驕傲?最喜歡的角落是哪裡?有什麼食物是你習以為常,等到去旅行時才開始想念的?這樣子的問題,待在旅館的人是得不到答案的,在睡過的一百多張沙發裡,有那麼幾個人,是我們彼此都知道會是一輩子的朋友的人,我一個突如其來的外來者,裝飾了他們的生活,他們也妝點了我的旅行。當她說「每次我想到『勇敢』這個字就想到妳。」時,我隔了很久才說,每當我想到「用生命去熱愛自己的工作的人,就會想到妳,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旅行才能感受生命,妳讓我知道生命可以有更多的模樣。」 那是我選擇這樣旅行方式的原因,從來都不是因為要省錢。 去年在哥倫比亞,我待在某間青年旅館裡,為了有機會認識更多人,我提議由我來煮飯,大家平分食材費用就好。最後有十幾個來自七八個不同國家的人一起吃了那頓飯,還有說大聲囔囔著要來台灣大吃大喝,最後大家要掏出錢時,一個瑞士人說「我沒有吃很多,我覺得我應該出少一點。」那頓飯平分下來不過是六十塊台幣,加拿大人趕緊打圓場的說「沒關係,你不夠的我出吧。」, 我記得他在大家聊天的過程中透露了他擁有兩棟房子,而瑞士也是相當富有的國家,其實我在意的不是有沒有收到那筆錢,只是我一直非常在意的是他在晚餐時說了「我在中東時,很多當地人請我吃飯,甚至買了車票給我。我在那邊花了非常少的錢,這裡的人卻不會這樣做。」他的口氣聽起來像是在抱怨,因為他一直自豪著自己一路下來一天平均只花了三塊美金。其實我當時一直很想跟他說,我在中東待了不短的時間,那裡的文化跟拉丁美洲非常不同,我剛到中東時,也注意到了當地人總是喜歡搶著付飲料與食物,甚至提議幫忙購買一買一些物品或車票,即使我再三婉拒,他們仍然會這麼堅持著,所以一開始我接受了一些好意,久了我才知道,那就是中東社交的一部份,人們會不斷的做著這樣的事,而我應該讓他們試著搶著付賬,最後仍然不應該接受,因為在那裡每個人都是這樣做的,一方搶著付賬,一方連忙說不要,一來一往,最後還是各付各的,即使看起來像是在演一場戲,但這就是禮儀與文化的一部份,在他們的語言裡甚至有一個詞是專指這樣的事情,而當他們提議為那個瑞士人買票,其實多是因為這樣的文化,如果他了解得夠深,或著試著了解,就應該知道他本不該接受那樣的贈與,再說,那些人過著比他辛苦許多的生活,住在一個也許連他家浴室大小都不及的房子裡,怎麼忍心讓他們為自己支付車票錢? 在整個晚餐裡,他不斷地說著自己只花了多麼少的金錢就去了哪裡,但旅行不是一場比賽,只花多少錢就去了多少國家的人,並沒有看了比較多,或是得到比較多,最後它不過淪落為說嘴與炫耀的工具。 如果你為了省錢才搭便車或著沙發衝浪,別去了吧。 《歐北來一點點》
其實怕生就只是,看你什麼時候願意接納不確定的恐懼。 天秤很辛苦,要小心翼翼的計算公平, 在一來一往間,他忙著注意數字,不能鬆懈,深怕一個不小心,犯了誤差,會被責怪, 直到,有個陌生的孩子也跳上的他的天秤,玩得好開心, 他維持得好辛苦,看著孩子的笑容,有的時候值得,有的時候責怪, 「你知不知道我維持的那麼辛苦是為了誰?」 「我從來沒有要求你為我這麼做阿」 此時天秤才明白...其實沒有人在意,那一點點小誤差,只有他自己, 其實他可以當一個快樂的蹺蹺板,有時高,有時低,但是交換辛苦快樂,他不用自己承擔, 於是天秤放鬆了期待,換了支點,決定開開心心的大玩一場。 《歐北來碎碎念》
我們對於「沉迷」有選擇性的理解 只不過對於普世的正義感、價值觀所認同的,我們稱之「勇敢」 擁有幸福、安全和美滿家庭的人 為什麼要一次次的將自己丟到最遙遠、最危險的地方 是同情、是使命、是逃避、是自負、抑或是自我的出口? 宣泄內心對於這個世界的憤怒與自己渺小的無助 一次次按下快門,是幫助還是剝奪? 是他渴望被看見還是消費? 看著人們去送死,或是看著人們死在自己的面前 記錄這些注定要死亡的人 你能做的是什麼? 阻止不了,你阻止不了 其實對自己的生活也同樣的無力 你的追求卻讓你愛的人擔心替妳受怕 拍手叫好的人並沒有發現那一張照片的代價是什麼 在我們喝著咖啡閱讀著報紙 那些出生入死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話題 女明星走光的新聞比起那些想看又不敢看的畫面更引人注目 人們輕易的刷下信用卡小額捐款不代表真的在乎 因為人們總是容易遺忘 我們也是 回到原本的生活是如此輕而易舉到對自己憤怒 在遠方那些曾與自己生命緊緊相連的人們變得如此渺小而遙遠 你提醒這自己不要遺忘的方法 是一次次的回去 儘管再怎麼悲傷你都不可能跟他們一樣 那個觀景窗後的距離 早已劃分了界線 有些故事 還是得有人去說 還是需要有人按下快門 儘管那有多魯莽跟唐突 透過那微弱的光圈 閃閃爍爍的是一絲希望 希望不只一千次的晚安 <歐北來碎碎念>
最近的新聞不停歇的報導著食安問題,一些知名的店家因為受到波及而開始受理產品退貨,其中有幾件新聞讓我十分難受,知名餅店開放退貨,有民眾拿著盒子跟發票一物兩退,而另一間餅店,為了預防民眾一物兩退,必須帶著發票和產品才能退全額,只有發票只能退半額,有民眾因此動怒,逼著店員吃下餅。 真的真的很難過。 為什麼要貪小便宜?我們為什麼不能建立一個彼此信任的社會? 我剛到瑞典時,和朋友去餐廳吃飯,那家平價餐廳是由客人自己拿取平台上的食物,再自行到櫃檯結賬,如果要喝飲料,就拿個空玻璃杯結賬,再到用餐區的飲料機取用。 朋友把兩個玻璃杯放進餐盤,在結賬時我注意到店員沒有將飲料的錢計入,我問「他怎麼沒有算飲料的錢呢?」 「因為我跟他說我們只是要喝水。」 其實走出結賬櫃檯,在偌大的用餐空間裡,就算你拿著玻璃杯去裝飲料甚至啤酒,根本不會有人發現,但是沒有人這樣做。 幾年前在挪威買車票時,我問售票員有沒有學生優惠或是青年優惠,他說「如果你是學生的話可以買學生票,便宜許多。」當時的我是學生,但沒有帶著學生證,我問「請問需要憑證購買學生票嗎?」 「不用,這是自由心證的。」他微笑回答。 其實只是一些小事,但是證明了這樣的社會是建立在人跟人之間的信任的,人們不需要設立許多防範機制,因為他們相信著彼此,也因此帶給彼此的生活更多的方便,不貪小便宜,其實是為所有人帶來更大的福利。 我們能不能擁有一個彼此互相約制,不需要太多規範與法規就能運作的社會? |
不定時更新發文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Archives
三月 2019
Categories
全部
|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