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最新消息
  • OBL TEAM 歐北來團隊
    • Experience 經歷
  • OBL TOUR 島嶼拼圖
  • Limited Tour 歐北來極限定
    • 2018 Summer
    • 2017 Summer
    • 2016 Winter
  • Feedback 參與者心得
  • BLOG 故事在路上
  • WORKS 完成專案
    • 2018 Penghu Arts Festival菊島微型藝術祭-大風吹
    • Bunun農地農用
    • Tree House 歐北來樹屋:靠!原來這樣也能活
    • Publishing 人生至少歐北來一次:這個島嶼教我的事
    • Renaissance Taiwan 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
    • OBL Nomads 歐北來移動部落 >
      • 移動部落大小事
  • Film影像紀錄
  • Store
    • Product 產品
    • Activity 活動
  • CONTACT與我們聯絡
OBLTAIWAN

《歐北來報導》華人遠見菁英論壇:別怕與世界不一樣

7/1/2017

0 Comments

 

別怕與世界不一樣
發文時間: 2015/7/21  文 / 蘇麗媚.台北

「你的選擇會決定世界未來的模樣,也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原因。」

2012年,一場競賽的邂逅,四位七年級生為了夢想的執著,成立歐北來團隊。矢志要將腳踩著的這片土地所蘊含的美麗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述說紀實。歐北來:「改變世界,只要一件擅長的事就夠了!」

「當你有能力時,就要用在對的事情上,這個世界才會越來越美好;守護並且傳遞美好;播種的那雙手,永遠都不嫌多;你不做,它就會消失;文創如果沒有文化底蘊的支持那將會非常薄弱。」一段一段的文字連結影像,這支「用愛撐起守護的島嶼」在網路點閱超過萬人,文字動人而且誠摯,我十分意外這核心精神是來自一群十分年輕的七年級生。

年輕卻有著任重而道遠的成熟

歐北來創辦人之一的陳亦琳說,她的靈感來自於:美國最著名的野外求生專家湯姆‧布朗(Tom brown)。他的印第安祖父「潛近狼」(Stalking Wolf)曾說:「有時候你必須回去,才能知道在路徑的盡頭之外,會發生什麼」。湯姆在1978年成立追蹤師學校(Tracker School),傳授、學習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智慧,重返大地與自然中尋覓生命的脈絡。
尊崇這樣的信念,歐北來發起『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藉以連結社會和部落,並從中發展出「島嶼拼圖」及「移動部落」,發掘出更貼近「人、自然與社會」三者共存的生活面貌。

「島嶼拼圖」是第一個計畫,歐北來將現實生活中的「商業模式」導入遠離塵囂的自然保留地,以延續部落文化、既有生活型態、維持文化祭典的信念,讓部落不因外在因素而產生質變,同時,參與者透過付費的模式感受一場心身靈獲得抽離的深度旅遊,體驗無價的部落生活,也從旅程中學習尊重多元文化的真諦。
共同創辦人,來自花蓮的蔡昇達回憶起難得的一次經驗:「布農族訂婚分豬肉,有很嚴謹的程序,包含殺豬的聲音要有多大聲。」因此他會在清晨六點臨時集合大家,讓參與者感受難得一見的馬遠部落訂婚儀式。他堅持這樣的機動行程,因為「唯有接近、瞭解後,產生彼此的認同,文化才有兼容並蓄的可能。」

也因為深入當地體驗文化的旅程,讓彼此有了情感上的聯繫,去年,當馬遠部落遇上風災和土石流,曾經參加旅行的人居然主動協助遞送物資,「這些事情是以前從沒有發生過的,因為參與島嶼拼圖後,感覺有家人在土地上真正理解現況,而不只是一次的旅行。」
阿達期許歐北來能夠一步一步、慢慢地透過島嶼拼圖拼湊出完整的台灣文化地圖。當國外旅人來台,一落腳聚落生活,便能串起整個台灣的樣貌。

「移動部落」是第二個計畫,歐北來建立起在地人與旅行創作者之間的創作平台,有的是刺青師傅、部落的獵人、二手唱片行的老闆,還有北美追蹤師等等,彼此交換生活智慧,並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而部落能夠讓旅人移動,特色是提供給來訪的旅客長居空間和創作環境,讓創作者無須擔憂生活並能專心投入,文化也從客居與在地的連結間開始解放,外來文化能夠同時與在地生命連結,融合綻放出新的枝芽。而文化底蘊濃厚的文創也在交流間不斷累積。
歐北來回想創業過程中,起初只是有趣、好玩,到必須養活自已,當創業成為一種文化責任,現在不能說踩煞車就煞車了,「不要讓相信你的人失望,有很多人跟著你一起前進」。

當島嶼拼圖計畫逐漸成熟,在地部落看見希望,肩上背負著的已經不是夢想口號,而是一種「必須持續往前走」的責任:歐北來不斷翻譯、轉譯當地人的生活文化面貌,用深度旅行的生活體驗消弭文化距離,找回更多對土地的連結認同。歐北來要創造更多的「文化轉譯者」,和重新定義生活觀的翻譯家。
然而,歐北來面臨最大的困難也是與現行的「樣板社會」溝通,不論是受到消費部落文化的質疑,還是被貼上挑戰體制的沉重標籤,樣板社會不斷探問,「大家都急著要我們把計畫說清楚」。

歐北來無意挑釁社會框架,只是提供生活的另一種選擇。「有時候談到改變我也覺得很可怕,你有什麼樣權力改變別人跟你一樣。我們只是創造選擇,原來還有這個選項。我們不叛逆,只是在過著理想的,努力的讓我們活成自己想活的樣子。」

「人就是要到最後一隻魚被捕,最後一棵樹被砍到,才發現錢不能吃。」即便貨幣經濟的不可逆,不論是「島嶼拼圖」還是「移動部落」,重新提醒我們仍然保有對於生活態度與價值觀的選擇。

每個人會選擇在自己信仰裡,朝著希望的方向前進。「你的選擇會決定世界未來的模樣,也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原因。」

歐北來心中所望的未來模樣,無分你我、不分族群,共同建構起新的聚落,與社會共享共好。就像奧地利製片史蒂芬沃夫(Stefan Wolf)紀錄八個國家、十個生態村的生活樣貌,推出《全新的我們》(A New We)作品,傳達生態村不受社會經濟所驅使, 以永續、自然、互助的生活方式共存,發展成一種全新的社區生活模式。

​他們不怕與世界不一樣,透過不斷蒐集島嶼故事,回歸人與人之間溫暖傳遞,重拾對這片土地認同情感,拼湊成一個屬於台灣獨特的文化地圖,開啟與世界對話的無所畏懼。
0 Comments

    不定時更新發文

    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Archives

    三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一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九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九月 2013
    三月 2013
    九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2018菊島微型藝術祭「大風吹」
    歐北來10
    歐北來10
    歐北來camera
    歐北來camera
    歐北來人物誌
    歐北來嚴選
    歐北來團隊
    歐北來團隊
    歐北來在地特蒐
    歐北來在地特蒐
    歐北來報導
    歐北來報導
    歐北來島嶼拼圖
    歐北來快報
    歐北來旅行日記
    歐北來旅行日記
    歐北來極限定
    歐北來樹屋
    歐北來特派
    歐北來碎碎念
    歐北來碎碎念
    歐北來透可
    歐北來透可
    歐北來阿達
    歐北來魚羊
    歐北來魚羊

    RSS 訂閱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