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北來旅行日記 in Nepal -3》
這一次來到尼泊爾,其實是為了帶一群學生來做「社會服務學習」,還記得剛抵達要服務的第一個基金會沒多久,孩子們看著村莊裡沿路的垃圾,皺著眉頭問我們:「為什麼他們丟要亂丟垃圾?」 我們提醒孩子們,不要先下評斷,先觀察,先去了解,然後試著去想,自己可以做什麼,而又是為了什麼來到這裡。 有人開始提議:「不然我們來幫他們撿垃圾好了!說不定他們看到有人在幫他們撿垃圾,就開始想要改變!」 隔天一早,大家便全副武裝的出發!辛勤的撿了一整天,收穫頗多,但撿完了才發現...沒有垃圾車可以丟... 尼泊爾境內全面油荒,垃圾車已經好幾天沒來過了... 我們撿好的一大袋垃圾,原本的美意,反而成了負擔,如果要丟垃圾,還得另外花錢叫車來載 才發現向來仰賴著垃圾車真的對嗎?把垃圾丟到垃圾車裡,就是解決問題了嗎? 「是因為沒有垃圾車大家才亂丟垃圾嗎?」 「我們在撿垃圾的時候,他們卻好像在看戲,好像把我們當成垃圾車了,還有人直接拿垃圾來給我們」 「他們一直丟,我們撿不完的!」 「我在想...可能這裡比較落後吧」 聽著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正思索著到底要怎麼樣能好好地跟孩子們談這些事情,N老師開口了,十分嚴肅的說: 「什麼叫做『落後』?你們還記得我們一開始說的話嗎? 打開你的眼,打開你的心去學習與觀察,而不是『評論』 不要忘記你們出來服務的目的,你們是為了『喜歡』而去做,不是為了讓你們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才來到這裡」 大家收起了臉上的嘻笑,鴉雀無聲,靜靜地聽著 「塑膠是從哪裡來的?不要忘記你們的台灣還有台塑呢! 離你們學校不遠的六輕,製造出的廢氣污染是世界數一數二,更可怕的是,那影響的不只是台灣,而是全世界的空氣 你們的城市很乾淨嗎?你知道很多有錢的國家,製造出比他們更多更可怕的垃圾,但是他們花錢丟到你們所謂的『落後』國家 在外國人來到尼泊爾之前,這裡沒有塑膠,垃圾全是可以被土地所分解的東西 外國人來了,帶來了工業,而這沒有替尼泊爾帶來富裕,只帶來了更多的污染 你們還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你要知道,佛祖是從這裡而生,這裡的歷史比你的國家歷史還要久遠,他們值得你尊敬,而你也該這麼做」 那一天N老師說的話,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比較會隱藏問題,並不代表沒有問題 把問題丟給別人,也不表示問題被解決了 只是從來,我們把自己保護的太好了... 「社會服務學習」,到底是誰被服務,而又得到的是什麼樣的學習,其實是在這個過程中滿值得去反覆思索的。 不過,這也只是剛開始而已... (待續)
1 Comment
《歐北來嚴選》
昨晚Discovery的《滅絕最後關頭》放了一段夏威夷的歐胡吸蜜鳥的影片 牠們一生,只會愛一個伴侶,在樹上對唱 當公鳥唱完,母鳥會回應牠 我充滿期待的等待著,影片中的這隻公鳥唱完後,母鳥的回應 可是牠再也等不到了,因為牠是最後一隻歐胡吸蜜鳥 然後最後,牠的聲音也消失了... 無法形容在那一刻內心有多麼震憾 「很多時候我拍的這些照片,是這些動物在走向滅絕前,唯一可以在全國面前人民曝光的機會」用影像為野生動物請命攝影師喬‧沙托瑞說 鯊魚熬過了四次的大滅絕,甚至比恐龍出現的時間還早 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殺死了世上90%的鯊魚 我們是如何的自負,能夠將在世上存在幾億年的生物與資源,消耗殆盡? 在大自然裡,連最小的微生物都有其價值 最重要的其實不是那些大型的動物,如果沒有微生物累積成的食物鏈 更不會有那些我們賴以維生的食物 而現在,海洋已經酸化的程度已經快過貝類的殼成形的速度 到最後也許我們只能改吃水母了.... 有太多重要的事情我們看不見,有太多美妙的聲音我們聽不到 在那超越我們理解之外的世界,我們必須去認知道我們有多渺小,而給予更多的尊重 我們不是為了要環保,而勉強自己痛苦度日 而是我們能不能夠「不浪費」,更珍惜到手的每一個資源 如果我們知道他們「真正的價值」而不是「價錢」,是不是就不會有任何東西可用了就丟、舊了就買 如果我們可以看見他們有多美,如果我們可以聽懂一次牠們的對話 如果你最後明白,牠們就是我們 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們自己 你會不會,願意至少從,一件事開始,改變 請你花個4分鐘,看看以下的影片,沒有任何評論,只有讓你看見,牠們有多美 http://youtu.be/rOBo6Mn582k 給昨晚無法一起看見,無法一起掉淚的朋友們 - photo by Photo Ark(Spectacled eider (Somateria fischeri), Cincinnati Zoo) *此照片非夏威夷的歐胡吸蜜鳥 #一件好事救地球 《歐北來旅行日記》
一群可以徒手跟大便老師握手,會把路中間的小蚯蚓移到路邊,趴在草地上開始吃草,一看到足跡就趴在地板上追著走,每到一個地方就開始收垃圾,看到大海就跳下去玩,看到溪水就跳進去洗澡,大口喝山泉水,滿嘴沙照吃不誤;瘋狂的浪依舊划著獨木舟破浪而出;從被颱風捲到沙灘上的垃圾堆中尋寶,最後撿了保麗龍踢起了沙灘足球;可以非常快速的不用言語就能了解這一刻大家要做些什麼,然後升起了很美的火,一個人說起了故事,下個人就可以立刻跟著和,口簧琴緩緩帶出有如長老班在吟唱的溫柔混在一起的美麗顏色,每個人都在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完美這幾天; 一起學習著「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見到野生動物不是理所當然,喝到水不是理所當然,感覺舒服不是理所當然,老師聽妳的話不是理所當然,學生也不是理所當然的要照單全收...我們都在學會認識自己的極限,挑戰彼此的舒適圈,然後更向外擴大了一點點 不管是原本覺得髒的大便,還是討厭的人,唯有去察覺那些源頭,面對所有的害怕與恐懼,你才有可能從他們身上學得一些什麼,勇敢與溫柔才會多增加了一點點... 大家不是不怕髒,而是根本不覺得髒,因為他們真心愛這塊土地的每一吋,你從那些表情、舉動,你明白了與自然一起生活是怎麼一回事,而不是只是生活在自然裡 不是只是複製城市裡的生活方式然後把自己移到自然就是愛自然,而是打從心裡接受他們的一切 被三個颱風夾擊,卻彷彿受到神奇保護罩包圍的我們,雖然浪大,仍順利的度過了幾個無雨的夜晚,夜夜星空伴我們入眠,直到最後一個晚上,雖下起了一陣陣急雨,卻把大家彼此拉得更近,在雨中和著泥沙肩併著肩睡著了... 「我們希望帶給你們真實的感受,而不是舒服的感覺。」山鹿說 而這一刻的呼吸,比什麼都更真實了.. 《歐北來旅行日記》
有一個晚上,當山鹿說完:「放心,儘管這海浪看起來漲的很近,絕對不可能再靠近了;現在我們的眼前,人工的只剩下眼前這奚落的漁船燈火」 剛說完,我聽到身後傳來小夥伴的聲音,默默地複誦了一句:「人工的東西」,我一回頭,他指著我們身後的帳篷,下一秒,大海如嘲諷似的,飛撲而來,一口氣淹到了我們的帳篷,現在想起來,那一刻仍如夢一般,我們開始在沙灘上奔跑,不斷的將獨木舟、帳篷、行李向上搬遷,海水不斷地飛漲逼近, 我們的帳篷一頂頂濕透,一起用鑽木取火升起的火,也一口氣被吞沒 。 大家可以就此在恐懼中崩潰,但大家就這樣子的接受了。 突然,在一邊檢查著有沒有東西漏拿的時候,我在獨木舟邊發現了一個摺好的眼鏡,想必是在搬移帳篷的時候遺漏的,我大聲的問:「這是誰的眼鏡?」 山鹿走了過來,一邊說著, 應該是小朋友的,一邊拿起,然後驚呼:「這是我的眼鏡!!!!」 我們都嚇傻了,因為這個眼鏡,在下午,他在海邊洗鞋的時候,被大海沒收了,我們還三個人帶著泳鏡、面鏡呼吸管找了老半天,我和唯祥一人看到一次,但完全沒機會把他撈上來,但是現在,眼睛居然安安穩穩地「摺好」放在獨木舟邊,太不可思議了。 是比利吧?他一定是聽到了晚上我們圍著火時的分享,聽到我們真心的懺悔著不夠警慎的面對大海,於是送給我們了禮物。 在來的時候,儘管準備充足,但我們的食物和裝備,卻一再被大海沒收,剩下不多不少,還可以墊墊肚子,就連火,也只剛剛好讓我們煮熟了地瓜湯;這一再的考驗就好像大海再重新分配著,它只給我們夠用的東西,包含睡的地方,其實它都準備好了。 最後這大漲潮,給了我們很好的理由,睡在石頭上。 在上廁所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塊大到足以睡下七八個人的平台,於是我們從狹窄的帳篷,換到了一整片的星空,彷彿是獨行在大海中的諾亞方舟,石頭保護著我們,給了我們整夜的安眠。 隔天小夥伴們又抱著毯子走了過來,前一天告訴我,在石頭上冷醒的他們,居然問我:「今晚我們可以再去石頭上睡覺嗎?」 於是我們又回到了那顆石頭上,再一次沉沉地睡去。 後來,我的夢裡都只剩下了大家。 夢見我們一起撿柴火,我在半夢半醒間,在大石頭上醒來,一張開眼,右邊是崇鳳,左邊是小夥伴們,阿,是真實的,夢裡夢外我們都在一起,還在,於是,我又笑著睡著了。 早晨,我們在迷糊中清醒,我對著他們說:「我們一起等大家起床好不好」 大家點點頭,就這樣一起默默的坐著,看著從紅轉白的太陽,在海面拉出一條美麗的線條,直到陽光的熱度開始讓我們褪去毯子。 「我們現在要一起謝謝石頭嗎?」很意外的,年紀最小的猴子,卻輕易的猜透我的心思。 我們一起把手放在石頭上,對它說話,謝謝它給我們的安眠與保護,謝謝他的平穩,謝謝海風,謝謝海浪,謝謝所有的不可思議,只要你願意相信,都是最好的安排。 謝謝。 《歐北來旅行日記》關於足跡
之前總是被告知著,這是哪種動物的腳印,這植物叫什麼名字,被帶領著要往哪裡前進,於是不管怎麼努力記得,最後總是會遺忘。 但在和崇鳳一起帶領著小夥伴們自由探索,跟著唯祥一起在溪邊發現了腳印,刀巴斯帶著我們想像: 「你看我們的體重多重,你在旁邊踩一個自己的腳印比較看看,要花多少力氣才能製造出一樣的深度,你就可以知道這個動物有多重,去想像這個體重的腳印,踩出這個大小,所以他可能有多大?這個形狀,所以他的腳可能是長什麼樣子?」 再跟著他的足跡去尋找,我們發現了一些大便。 「有什麼樣的動物,可能大出這樣的形狀,然後一個個刪去,慢慢你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猜想這個動物的樣子」 後來,走在山林裡與海邊,感覺開始有些不同,你開始追著足跡尋找前一刻留在這裡的故事,或著是當一個人、動物移動時,開始盯著他製造出來的足跡——可能是一個躲在石頭後面上廁所的人;一群散步的狗狗,在沙裡打滾;一個邊走邊吃邊拉稀的山羌,帶著他的小朋友;跟著寄居蟹的足跡,發現沙灘上那一個個洞是牠挖出來的家;海浪的每一次拍打,也都留下了時間的線軸 你看見的不只有現在眼前的一切,時間與空間開始變得立體。 《歐北來旅行日記》
失去了時間的風,沒有方向的溪水,我摸著,好真實。 就只是跟隨著太陽的作息,聆聽身體的疲憊,感受肚子的飢餓來溫飽,隨著直覺尋找著這一刻可以做到的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和非得要做到的事,如果大家的狀況允許,我們就給;如果不夠,我們就等,等天時地利人和,不急。 閉上眼睛,感官變得越來越敏銳,我喜歡和你們一起練習走路。 我看到一雙雙小腳,脫掉鞋子,加入赤腳的行列,用雙腳的疼痛去感受土地的柔軟與堅實,只有這樣,你才會走慢一點,而不會急著莽撞地前進,去感受泥土地上的包覆,草地的溫柔,碎石的刺痛,大石頭的圓滑,水泥路的燒燙,在翻滾的海浪裡認識沙灘,有的是一整片沙的延伸,有的是暗藏暗礁,即便是同一片沙灘,在不同的時間點,畫上的模樣,留下的記號,全然不同。我們被帶來如泡沫般的海浪親吻,也被挾帶的垃圾與石塊砸傷,我們在黑青與摩擦中,認識與感覺大自然的力量,去正面感覺我們對他的殘忍與剝削,每一道傷口,逐漸累積成一片片的勇敢與一個個在未來能夠訴說的故事...。 走出山林來到大馬路時,小夥伴們一邊吶喊著好燙,一邊興奮地說著這是他們第一次赤腳爬山,而他們說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我們的馬路都是泥土,沒有柏油路,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不用買鞋子了」 「我覺得柏油路還比較髒,有垃圾,有檳榔渣,而且很燙,泥土反而還比較乾淨,有葉子覆蓋在上面很舒服」 希望我們都不要忘記這一刻的心情與感受,留給土地更多呼吸的空間 《歐北來透可》
這片沙灘,幾乎承載我們大半的旅程,我們在上面生活、吃飯、睡覺、玩耍,可是我們的身後,有一大堆的垃圾,但我們從來沒有正面的討論過他們,就好像視而不見,甚至我們踢的足球,還是從這堆垃圾翻出來的保麗龍。 你們覺得,這些垃圾是怎麼來的呢?對我來說,絕對不是「有人亂丟垃圾」,這麼簡單,也許也可能是跟我們一樣,被大海沒收東西的人。在這裡看到的垃圾,有從大陸漂過來的,也有從韓國漂過來的,同樣的,台灣的垃圾也會漂到其他的國家。 這其實也是我最害怕的部分,我們擁有了四天特別的回憶,我們在山上打滾,在海邊生活,然後當我們划過了這片港灣,回到都市裡,我們就以為這兩邊的世界是切割的,彼此沒有關係,於是我們吹冷氣、隨意地製造垃圾,反正只要把垃圾丟到垃圾桶裡,他就會從眼前消失,於是我們繼續過得麻木的生活,卻以為這些垃圾與自己沒有關係。 在這幾天的生活裡,有些時候你會感到不舒適,這些不舒適其實就來自於「不方便」,吃東西時,你必須重複使用餐具;要喝水前,要先上山去提水;要吃飯,還得先收集柴火準備升火。我們所追求的「舒服的感覺」,就造就了我們身後的這堆垃圾。對我來說,這些垃圾,是所有遺忘跟自然連結的人,一起製造出來的。 今天下午,我們在廟附近,看到一個被消防隊燒過的蜂窩,許多黃腳虎頭蜂在烈焰過後,在地板上痛苦的掙扎,看了真的非常令人難過。我知道,我們攻擊蜂窩,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家人,不會有任何意外,但是其實牠們跟我們一樣,攻擊人,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庭。如果我們只在乎「方便」,而忽略了這片地球,並不是只有人類,那麼就會像是這幾天有人問的:「為什麼城市裡看不太到其他動物?」一樣,這些美好,總有一天會全部消失,而那一天,也會是人類滅絕的時候。 我深深希望,這短短的幾天,對你們來說,不只是一種獵奇或一種嘗新的體驗。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曾有那麼一點點,被自然給感動,那麼請在未來,在你的生活中,持續做出改變,做任何可以保護這片美好土地的事,那麼我們才可能一直擁有這片樂園。 《歐北來透可》
忘了在辯論著什麼,她說了句:「大人跟小孩本來就不一樣呀」 「那你覺得我們是大人還是小孩?」我反問 想不到她停頓了幾秒,最後說「額…我不知道,你們不像大人,也不像小孩」 大概我們很不像她所印象中大人該有的模樣吧,頂著大太陽,不擦防曬,光著腳丫,四處亂走、亂躺, 看到樹就爬上去,東西掉在地上照樣撿起來吃掉,洗便當盒的方式是把水倒進碗裡搓一搓,然後一口氣喝掉。 這個社會沒有時間好好停下來吃一口飯,總是快速的帶了就走,我們卻花了好幾倍的時間做一頓飯,手裡捧著飯,對它說話,感謝萬物;我們總是不告訴他們時間,不急著塞滿每一個空擋,不照安排,沒有標準答案,回答總是「等一下就知道了」 當他們拉著我們的衣袖,秀出他們的傷口時,太小的傷口會被我們笑,或是淡淡的說一句,喔~那等下去擦藥喔!而不會大驚小怪的要幫他們呼呼。 當他們的衣服沾滿砂,皺著眉頭問我該怎麼辦,可不可以洗澡時,我們會說,啊就曬乾了抖一抖就掉了,你剛剛不是跟沙子玩的很開心,玩完就嫌棄他了喔? 一般社會裡認為的大事, 我們輕描淡寫;但是一般社會中認為的小事,我們卻比什麼都還認真的面對。 我們不會阻止他們嘗試,但是告訴他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做好防護,鼓勵他們去嘗試,而我們會陪在身邊,一起學習與面對,真正的危險是無知。 有時會突然想起幾個孩子: 一個功課好,音樂班,同時還是運動比賽的全市冠軍,感覺十項全能的她,為了補才藝、練運動、讀書…每天只睡兩三小時,獎勵是時下最新最貴的科技產品。 她告訴我不要惹火爸媽的方法就是不要太常跟爸媽聊天, 還天真地笑著說:「營隊的食物比家裡還好吃耶!」。 面對碗裡不小心滑進的沙子,仍然吃得津津有味,如此容易滿足的孩子,說出了這樣的話。 另外一個他,總是喜歡拉著嚮導的手,愛哭愛撒嬌,還愛裝可愛,我們常常為他的脆弱感到驚奇,僅僅是一片林頭果的葉子被擋在路中間,就把他打敗了,哭著說有刺會怕而不敢通行。他唯一的興趣是打電動,他說爸爸的手機常常不通。 「所以假日爸爸會陪你嗎?」我們問 他開心的回答:「會啊」 「那你們都在做些什麼呢?」 「我看著他打電動」 「這樣你會不會無聊啊?」 「不會啊」 一個看起來總是很ㄍㄧㄥ 的孩子,還沒上高中,已經每天都在先修班度過,只有提到籃球的時候,才露出了一點笑容。 一開始總是不願意下水玩水,在被我們潑濕後,徹底解放,聽到他喃喃說一句:「好快樂…沒想到我這麼快樂…好久沒玩水了」 - 不是孩子不夠勇敢與包容,而是生活中,可能缺乏能讓他練習勇敢的機會 不是他們愛鬧脾氣和頑皮,而是因為非常寂寞 我也曾對於小孩子鬧脾氣,覺得很煩,沒有耐心,也會變得很兇 但後來我才發現,其實他們跟我們一樣,需要被瞭解與陪伴,只要把他們放在同等的位置聊天與溝通,其實他們都聽得懂。 記得小時候,我多麼想要有一個可以認真聽我們說話的大人,把我們的煩惱視為煩惱,而不是小孩子的無理取鬧。 - 最後一天晚上的談話,我們圍著火,茄苳樹說:「以前我覺得沙子很髒,但是現在我覺得還好,就等乾了拍一拍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 風說:「我喜歡聽大家的分享,會發現從不同人的角度,看同一件事情,會學習到很多不一樣的事情」 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家的模樣 我們能做的,不是把他們關在玻璃罐裡,期待打造出黃金比例的果實,而是給予養分,看他會長成什麼模樣,必要時,扶他一把,如此而已 《歐北來透可》
那天我們一邊開心地學著非洲鼓,一邊聊天, Ladji 告訴了我們更多,關於他在做的孤兒院計畫: 「在我的國家,有長達十一年的戰爭,導致非常多的孩子無家可歸,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開始在街上流浪,偷藏撿來的槍械,用來搶劫或是強暴他人,你能想像嗎?一個16,18歲的孩子,強暴一個7,8歲的小孩。 但請別急著責怪他們,這不是這些孩子的錯,不是他們選擇要戰爭,不是他們能選擇出生的地點,從小就失去了依靠,沒有人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當他們連今天的這頓飯都不知道在哪裡,更不可能去想像未來。 今天非洲會變成這樣,其實就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想到自己 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很多在世界上非常著名的音樂家,他們成名後,回到家鄉,開始買房子、買車子,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有錢人的家門口鋪著柏油路,在他們的豪宅旁邊,可能就是跟他們一起長大的玩伴,還在泥土地上,尋找著今日的一頓安飽。 你怎麼能夠視若無睹,自己一個人舒舒服服得住在豪宅裡? 這世界上沒有人會救非洲人,除非非洲人自己 我的媽媽也是在戰爭中過世,這也是我為什麼開始關心並收容戰地的孤兒, 我想要蓋學校,教這些孩子讀書寫字,蓋免費的醫院,教他們音樂,現在我們也在整地,希望可以讓他們自己種點東西,重新給他們的人生一次機會 我不想要出名,要的也不是錢,我要每個人都很開心 但我不是要把我的錢拿去送給每個人,而是我要創造很多的工作機會,讓那些有天賦、願意努力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賺取自己應獲得的收入 如果你希望幫助他們,不要給我們錢,你可以邀請他們去表演、工作 我們有能力讓那些想要學習非洲音樂、舞蹈的人,學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和快樂 這些孩子雖然需要錢、需要教育,但他們並不是乞丐,只是運氣一開始沒有那麼好 他們需要的不是施捨,而是一個機會,去證明他們可以 於是我回到家鄉,蓋了這個孤兒院,並不是我非常有能力,而是我想要成為一個示範,讓那些比我更有錢的人去思考,他們可以為這個世界做得更多。」 以上故事,如果將國家替換成台灣,將戰爭換成貧富差距呢? 我們常常習慣性的用別人的缺失,來應證自己的幸福 或是直接用結果,來評論是非對錯 總是把很多複雜的問題,畫上很多太過簡化的等號 而遺忘了這個世界比我們想像的複雜許多 所以每當我們想要解決問題時,總是鴕鳥心態,哪裏有洞就補哪裡 以為捐了錢就解決問題了;以為捐了書就沒有城鄉差距了;以為找個人怪罪、獵巫,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邪惡了...以為... 不習慣追根究柢,總讓我們的善意,延伸出更多的問題 注意力又總是被鳳毛麟角的小事給轉移 必須靠擁有什麼,才能證明自己的幸福 甚至以為只要把所擁有的東西送給對方,對方就會快樂了 忽略了每件事情,每個東西,對每個人的價值都完全不同 但有一件事情是相同的,就是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有尊嚴的活著 每個人需要的都不是施捨,而是一個機會,去證明他們可以 《歐北來在地特搜》從芝麻小事搭乘一條通往過去的橋
「你知道繼光餅,其實原本沒有芝麻嗎? 」 在馬祖頗具特色的繼光餅,我們大多都聽過明末抗日名將戚繼光的故事,但並不知道,最早的繼光餅,其實沒有芝麻,特別乾硬。 「主要是水分越少,能保存得越久,而且很有飽足感,在那個戰爭的時期,方便給軍人攜帶掛在脖子上作戰食用的。」現在島上唯一一家還在用炭火燒烤光餅的知名老店-寶利軒的老闆,神采飛揚的和我們說著。 「後來繼光餅一路往南傳,發現這種餅也因為太硬,容易便秘,於是他們就思考什麼東西可以潤腸,所以才有今天灑上芝麻、偏軟的繼光餅,故又稱做『麻餅』,但其實他們都是為了紀念戚繼光,所以都是光餅。」 在資源有限的年代,每個步驟,每樣素材,這些看似沒有什麼的「芝麻小事」,藏的卻是整個歷史的味,都有其道理與價值 而繼光餅其實有很多兄弟姊妹,征東餅、胡椒餅就是他的同源。 征東餅是甜的,由於當時抗日的年代,大家就把它掛在脖子上,說要往東方去征服,所以才有這個餅;而胡椒餅,師傅說,小時候在眷村,其實原本稱作「福州蔥肉餅」。 你可以用台語唸唸看,福州念起來就像『胡椒』,加上它裡面又加了很多胡椒,所以大家誤會了,最後就變成現在的胡椒餅了。 「學習一個東西,你不能光只是懂得做它,還要瞭解它的歷史脈絡,不然那僅只是一個很寂寞的技術罷了」 許多人以為烤這種餅,最重要的是老麵糰與新麵團的比例,或是控制火侯,但是師傅嚴肅的說著:「學做光餅,你要先學會做爐子!」 對做這類型貼爐、炭火的餅來說,爐子才是全部的精髓,就像他們的另一半般,需要用愛與耐心,通透的觀察與相處,才有可能做好。從訂製鋼開始,要買陶,還不能是做瓷器的陶,土要自己貼,只要沒做好,就可能在燒製的過程中爆炸!所以一次都得要買五個回來試,對於師傅來說,這其中製作爐子的秘訣,就如同自己的生命般重要,不能輕易外傳。 比起現在許多改用烤箱烤的繼光餅,寶利軒仍堅持著,費時費工的用木炭,烤爐烘烤而成。 「以前爸爸告訴我,他做光餅做到怕了。當時我不懂,等我接下他的招牌後才終於明白了。 做個光餅多困難啊!你別看好像餅放進去,烤八分鐘出爐,好像很簡單。 這不像你炒菜,還可以用瓦斯爐,這是用木炭啊!你要如何控制木炭的火侯?貼爐的時機?太早掉下來變成炭灰,太晚餅就整個烤焦,手伸進去還要耐高溫,有時是爐子等餅,有時是餅等爐子,全憑師傅的經驗。木炭還得用像龍眼木這種果木的木炭,不是隨便的木炭就可以燒,才能烤出香氣。要做到每個光餅一模一樣,還要做到『色、香、味、酥、脆』, 別說我驕傲,但這可是一種高技術、高技巧的藝術啊!一個步驟不對,味道就不對了。」 正因控制不易,所以老師傅有時比新手更害怕失敗,作了那麼久還會失敗,代表你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師傅說來滔滔不絕,帶著一些閩東腔的國語,聽起來特別有味道:「早期到大陸發展,就是希望可以發揚光餅文化,把戚繼光的精神給傳遞下去,對於他們來說,我們的做法很特別,當地做光餅的還會過來與我們交流,甚至找來福州的民俗專家,與我們接洽。 當一個光餅變成一個兩岸交流的橋樑,你說,它還僅只是一個餅嗎?」 當我們問起了師傅,會不會想繼續把光餅傳承下去,師傅立刻毫不猶豫地回答: 「我當然想讓這個文化繼續下去啊!對我們來說,戚繼光的地位就有如再生父母,賣光餅並不單純只為了做餅,而是一再地要去進步,發揚這個文化。」 但隨即,師傅的眼神也黯淡了下來:「只是現在你做繼光餅,想混一口飯吃可以,想完成理想太難。 就算你的產品再好,沒有市場也不夠啊…沒有前途,沒有傳人…還要如何談發展,連發揚文化都困難了」 師傅回想起之前在大陸所結識,有如兄弟情誼般的「光餅兄弟們」,還積極著要把光餅推廣到更多的地方去,但因為父親生病,不得不提早返鄉 「你知道嗎?做繼光餅,就跟做人的道理是一樣的,要做出好吃的餅,必須透過老麵與新麵的結合(老麵即為每天做的時候留下來的一坨麵糰;新麵則是酵母),天氣不同,所需的發酵時間也不同,熱的時候也許兩個小時就好了,冷時可能要放6~7小時,所以你也必須跟隨氣候去控制老麵與新麵的比例,只有拿捏得宜時,才可以做出最完美的『壯年』口味。 就像這個社會上的所有人,都有其用途,只有我們能夠好好地運用每個人不同的長處,這個社會才能有最大價值的發揮。」 慢慢地明白了啊,師傅想保留的,並不僅只是一個特色小吃,而是由何而來,又為何而來,一個了解自己的機會... |
不定時更新發文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Archives
三月 2019
Categories
全部
|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