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最新消息
  • OBL TEAM 歐北來團隊
    • Experience 經歷
  • OBL TOUR 島嶼拼圖
  • Limited Tour 歐北來極限定
    • 2018 Summer
    • 2017 Summer
    • 2016 Winter
  • Feedback 參與者心得
  • BLOG 故事在路上
  • WORKS 完成專案
    • 2018 Penghu Arts Festival菊島微型藝術祭-大風吹
    • Bunun農地農用
    • Tree House 歐北來樹屋:靠!原來這樣也能活
    • Publishing 人生至少歐北來一次:這個島嶼教我的事
    • Renaissance Taiwan 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
    • OBL Nomads 歐北來移動部落 >
      • 移動部落大小事
  • Film影像紀錄
  • Store
    • Product 產品
    • Activity 活動
  • CONTACT與我們聯絡
OBLTAIWAN

《歐北來嚴選》阿拉斯加歸來,松林青年的奇幻之旅

10/9/2014

0 Comments

 
Picture
《歐北來嚴選》

與其說我好久沒有被這樣的一本書感動
不如說我從來沒有這樣,每一頁,每一個故事,都是含著眼淚,紅著眼眶跟酸著鼻子讀完

那是曾被土地的力量震懾,被自然得接納與包容所感動過得人,一定會有過的共同感觸

我知道,那也是我,一直在尋找的事情,旅行的兩年多以來,這一段不乾不脆的日子,城市與自然連結得交替,我是如此得不安又渴望知道答案,希望成為大地的養分卻還不夠徹底。

他拋下了醫院的放射師工作,從追尋著玄奘取經的路途開始,橫跨中國到前往印度,在幾乎遇見野生老虎的保護區裡迷了路,他開始發現內心最真切的渴望。

飢渴的吸收有關自然的一切,從參與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登山嚮導的培訓,與原住民一起在山上生活,為了追尋「天人合一」得境界甚至遠赴美國,學習傳承自印第安族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智慧...

讀著他的文字,看到他與每一條生命的相遇,鹿媽媽,浣熊大哥的故事...就跟當初在海裡,親手捕獲一條魚的心境完全一模一樣,一邊說著對不起,一邊深深的感謝,至今那個溫度仍深植在心中.......以及越了解,越發現大海或森林其實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解

謝謝你把這些感受寫得如此細膩與完整,我也好想徹底的放逐在自然中在多一點時間,與她們對話

「用你真實的體驗來說話,用時間跟土地對話,驗證所有你學到的一切」

謝謝這些殘忍卻莊嚴得過程所換來的生命
叫我們如何不成為更好的人?
0 Comments

《歐北來透可》有時候我們總會落入自己的想像裡,尤其在你真正實際參與之前

10/6/2014

0 Comments

 
Picture
《歐北來透可》

旅行本身就不會全然是好的,更何況是工作中的旅行。

「旅遊記者超爽的,工作就是負責玩,寫寫文章拍拍照就好了,超好的。」每每聽到這樣的羨慕,一點都笑不出來。

也許是生性樂觀,不太會把煎熬的那一面表露出來,但並不代表一切都是這樣順遂。

我不會告訴你為了區區六百字,也許得開車超過六百公里,在同一條公路上不斷來回;

我不會告訴你,因為文章時效性,硬著頭皮頂著十級風浪也要搭船出港,只差胃沒有吐出來掉在你的腳邊;

我不會告訴你,一樣為了那六百字,也許得讀超過五本書,甚至更多;

我不會告訴你,因為採訪需要進到深山,遇到颱風被困了整整三天才下來,睡到一半還有老鼠掉在身上,但因為又餓又累,繼續睡是唯一的選擇;

我不會告訴你,常常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山谷或者被洋流帶到更遠的地方;

我不會告訴你,有時候為了問出需要的東西,要先聽超過兩天的瑣碎抱怨,他才願意和你敞開心房;

我不會告訴你,時間的不穩定性,不敢讓你確定房間入住時間,時不時就得睡在車上,隔天早上在公廁刷牙洗臉和擦澡;

我不會告訴你,一出門就至少十天,你的男人或女人和家人的想念,讓你心中始終過意不去;

我不會告訴你,你時常得吃下一些你根本無法想像的東西,只因為對方告訴你一句「這不是隨便拿出來給人家吃的」那種最高禮儀;

我不會告訴你的還有很多很多,當然好的也不少。

例如你多了好多家人、你體驗了不同族群文化的人生、你聽見了許多人用一輩子悟出來的道理,而你只需要短短的時間吸收殆盡。

每一份工作或事情都有他美麗與哀愁,絕不是那種一廂情願的浪漫

當然也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你想成為哪一種類別的佼佼者。

可以單純的介紹好吃好玩或者觀光旅遊路線,但如果你想藉由這樣的深度接觸去為某個人、某件物、或某件事發聲,你要做的遠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出許多

任何工作,都是。

我的感受是幸運的,但不是因為這個工作本身,我之所以感到幸運,是因為這是我所熱愛的事情,如果我找到下一件同等熱愛的事,無論他是什麼,我一樣會感到幸運

也有很多夥伴並不熱愛這樣的工作,因為他有家庭,他想陪孩子,他不喜歡時常移動,或者各式各樣的理由,但他沒有選擇,所以每一次的出差都不是快樂的。

有時候我們總會落入自己的想像裡,尤其在你真正實際參與之前

換位思考,從觀察者轉化為必須實踐者時,你還會如此羨慕嗎?

亦或者,你會發現,那又是再一次落入,一廂情願的浪漫
0 Comments

《歐北來碎碎念》如果你為了省錢才搭便車或著沙發衝浪,別去了吧

10/6/2014

1 Comment

 
Picture
<歐北來碎碎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好像以花少數金錢來旅行感到自豪,每當人家問起「怎麼有那麼多錢可以去那麼多地方?」我總是回答「我不敢說旅行不花錢,但絕對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多。」我走陸路不搭飛機,搭便車,沙發衝浪,吃簡單的食物。這些都是我能用較少的金錢去到那些地方的原因,但絕對不代表,我做那些事是為了省錢。這完全是兩碼子事。

在能不搭飛機的情況就不搭,是因為一個全家的氣候與風土民情的改變,並不像地圖上的國界那樣絕對,在機艙門一關一合之間,你從這裡被帶到那裡,這裡說著阿拉伯話,那裡說著法文,這裡的人多是伊斯蘭教徒,那裡的人信奉天主教,如此絕對又直接的改變,然而陸路旅行,可以看到這一切漸漸的改變,從蘇丹到伊索比亞首都需要搭上四天的車,一路從沙漠氣候開始,漸漸地看到一些灌木叢,最後是滿是綠意的草原,在蘇丹時,人們一天把公車停下來五次,為了對麥加朝拜,而在進入伊索比亞前,已經能看到穿著裙子,脖子上掛著十字項鍊的女人,這一切都在眼睛的開合與車輪的前進間漸漸改變,那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絕對且不可逆的改變。那是我愛陸路旅行的原因。

我搭便車,因為我想要認識我平常沒有機會接觸的人,因為我知道會停下來的那些人,絕對跟我有著什麼共通之處,他們身上都有著故事,也有值得學習的部分,每輛停下來的車都載著驚喜,從那輛紅色suzuki和那檯銀色toyayo,他們不再只是冰冷的交通工具,他們傳遞個一個想法與信念,我相信你,你也相信我,我用一個故事跟你換一個故事,我們找到彼此文化裡相近與大相逕庭的部分,我們的笑聲蔓延整條公路,最後再用眼淚滴在彼此肩上的擁抱再見。「我今天看到你站在路邊時,只有三秒可以決定要不要停下來,而我決定停下來這件事,也許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我從現在開始會對任何沒有嘗試過的事情說Yes。」像是這樣的對話,或著,「上車吧,妳要去哪?」「都可以,我只是想遇到有趣的人。」「妳上對車了。」
因為這樣的人和事情,搭便車不辛苦,移動的慢也無所謂,因為這本身就是旅行。

沙發衝浪,因為我想看到一座城市真實的樣子,他們生活的模樣,星期五晚上都哪裡跟朋友鬼混?心情鬱悶的時候都做些什麼?這個城市哪裡讓你感到驕傲?最喜歡的角落是哪裡?有什麼食物是你習以為常,等到去旅行時才開始想念的?這樣子的問題,待在旅館的人是得不到答案的,在睡過的一百多張沙發裡,有那麼幾個人,是我們彼此都知道會是一輩子的朋友的人,我一個突如其來的外來者,裝飾了他們的生活,他們也妝點了我的旅行。當她說「每次我想到『勇敢』這個字就想到妳。」時,我隔了很久才說,每當我想到「用生命去熱愛自己的工作的人,就會想到妳,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旅行才能感受生命,妳讓我知道生命可以有更多的模樣。」

那是我選擇這樣旅行方式的原因,從來都不是因為要省錢。

去年在哥倫比亞,我待在某間青年旅館裡,為了有機會認識更多人,我提議由我來煮飯,大家平分食材費用就好。最後有十幾個來自七八個不同國家的人一起吃了那頓飯,還有說大聲囔囔著要來台灣大吃大喝,最後大家要掏出錢時,一個瑞士人說「我沒有吃很多,我覺得我應該出少一點。」那頓飯平分下來不過是六十塊台幣,加拿大人趕緊打圓場的說「沒關係,你不夠的我出吧。」,

我記得他在大家聊天的過程中透露了他擁有兩棟房子,而瑞士也是相當富有的國家,其實我在意的不是有沒有收到那筆錢,只是我一直非常在意的是他在晚餐時說了「我在中東時,很多當地人請我吃飯,甚至買了車票給我。我在那邊花了非常少的錢,這裡的人卻不會這樣做。」他的口氣聽起來像是在抱怨,因為他一直自豪著自己一路下來一天平均只花了三塊美金。其實我當時一直很想跟他說,我在中東待了不短的時間,那裡的文化跟拉丁美洲非常不同,我剛到中東時,也注意到了當地人總是喜歡搶著付飲料與食物,甚至提議幫忙購買一買一些物品或車票,即使我再三婉拒,他們仍然會這麼堅持著,所以一開始我接受了一些好意,久了我才知道,那就是中東社交的一部份,人們會不斷的做著這樣的事,而我應該讓他們試著搶著付賬,最後仍然不應該接受,因為在那裡每個人都是這樣做的,一方搶著付賬,一方連忙說不要,一來一往,最後還是各付各的,即使看起來像是在演一場戲,但這就是禮儀與文化的一部份,在他們的語言裡甚至有一個詞是專指這樣的事情,而當他們提議為那個瑞士人買票,其實多是因為這樣的文化,如果他了解得夠深,或著試著了解,就應該知道他本不該接受那樣的贈與,再說,那些人過著比他辛苦許多的生活,住在一個也許連他家浴室大小都不及的房子裡,怎麼忍心讓他們為自己支付車票錢?

在整個晚餐裡,他不斷地說著自己只花了多麼少的金錢就去了哪裡,但旅行不是一場比賽,只花多少錢就去了多少國家的人,並沒有看了比較多,或是得到比較多,最後它不過淪落為說嘴與炫耀的工具。

如果你為了省錢才搭便車或著沙發衝浪,別去了吧。




1 Comment

《歐北來旅行日記》遇到一棵溫柔的大樹

10/5/2014

0 Comments

 
Picture
《歐北來旅行日記》

遇到一棵溫柔的大樹

『你要去哪裡』

『我要去山上啊!朋友要帶我去』

『永寧有山嗎?』

『我也不知道……』

和朋友在永寧捷運站碰了面,一路騎著摩托車往土城方向上了山,聽說這座山上最有名的是那個xx廟,終於搞清楚後他說:『不過不重要,我們沒有要去,人太多了』

我們在傍晚時分才抵達了這座山,隨手脫了鞋子,開始與人們走著反方向上了山,只要脫了鞋,你立刻可以強烈的變回一個知覺敏銳的動物,踏上水泥路的不適與疼痛,讓人們過於依賴鞋子的保護,直到腳掌貼近了被踏得圓潤的石頭,你開始才感受到土地的溫度

沒有走得太遠,我們在一棵大樹前停了下來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棵大樹,她真的很溫柔哦』

她像一位低調沉著又莊嚴的皇后,洋洋纚纚的樹根像極了裙擺,延伸成一片錯綜複雜的地毯

她是如此的開放,像在邀請我們,踏上她的肩膀

撫摸著她的皮膚,我們輕易的上了樹,不曾有過任何不安或恐懼,每一枝樹幹像是準備好了,巧妙的形成了一個個不同的座位,旁邊還有一小塊適合用手把握住的凸起,讓你可以安然的放上手,垂躺在樹梢,輕輕躺在樹的懷抱之中

『你聽,如果我們躺在這裡十五分鐘不動,那會成為一個循環,那些動物們會在回來,會把我們視為這顆樹的一部分』

我們靜靜的聽著這座森林的對話,樹真是不可思議啊!儘管長得如此茂盛,卻總是有空隙可以讓風穿透,是如此溫柔的承載不同與己的生命

為什麼上帝讓動物奔跑,卻讓植物停留呢?
也許就好像旅人與當地住民一樣
有人適合移動帶來新的契機,有人則是停留給予最好的等待
於是在這一刻才交會出了新的故事

『你看樹啊,她無限的向上伸長擴張,說不定她心裡想著,我不用移動也可以勾到世界的邊境』

我喜歡我們的那些對話,如果從旁人的眼光看起來應該像是在胡言亂語吧

『其實小時候我都會跟植物說話,我覺得我懂他們在想什麼,只是他們不能說話而已』我說

『真的嗎?那是好棒的能力』

『但是等我長大後就感受不到了……我開始覺得那些只是我自己的想像』

『你只是太久沒有使用他,而這能力睡著了。你知道嗎?我們都相信原住民有這樣的超能力,這樣的超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是想像力。而且你必須不斷的去累積你的資料庫,樹的味道,草的味道……最後你就會越來越敏銳』

我輕輕的擁抱這棵樹,期待能再次與她對話的那一刻

『對了!她是什麼樹啊?』

『你覺得呢?』

『我不知道耶……我不太會分辨』

『你覺得她是什麼樹,就是什麼樹啊!你可以為她命名。如果你覺得她很軟,也可以叫她軟QQ樹,哈哈』

突然明白了,樹或山,森林裡的動物叫什麼,不重要
那是人類所給予的記號
但是當你為他命名的那一刻,她與你之間的意義已截然不同

儘管最後我還是不知道這座山的名字,那一點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屬於我的那一棵樹
建立屬於我們之間的聯繫

『未來你有什麼想達到的目標嗎?』

『我希望我可以融入任何的環境裡,跟在地的生態都能和平共處』

『我也是』

天色暗了,月光穿過樹梢,在我們身後拉出長長的影子
我們繞著樹舞著,跳著

不需要手電筒,不需要鞋子
你需要的只有相信這片森林的心
她從來不會輕易的傷害你
只有瞭解的多與寡
如此而已
0 Comments

《歐北來在地特蒐+透可》桃園印象

10/5/2014

1 Comment

 
Picture
《歐北來在地特蒐+透可》

「桃園喔…我印象很模糊……。」

「嗯…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來代表桃園,機場嗎?」

「耶…就是一個一直進進出出,可是卻很少花時間待下來的地方。」

「雖說是國家的門面,但是除了機場我真的說不出來…」

在走進桃園之前,隨機問了幾個朋友,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除了上述四個,最多的答案就是「外勞吧,都是外勞。」

但就因為如此,讓桃園的豐富性超出想像。

琳琅滿目的異國食物、多元的人種與節慶,產生了一種時空錯置感,那就是這個城市最迷人的地方。

已正名的十六族原住民族都存在於此,曾以為眷村都是外省人,其實隨著滇緬游擊隊而來的越南、泰國、緬甸人也不遑多讓。

走進桃園才知道,這裡是「台灣混血文化的心臟」,相對來說,異鄉感比任何一個城市都來得重,但心卻覺得特別的近。

雖然彼此總是默默在對方的人生中擦身,沒有眼神的交集、沒有語言的對談,更遑論肢體的接觸,但你知道,就是很近,尤其是對於流浪的人來說。

你知道路上遇見的他跟你一樣,來自異鄉;你知道他會遇到相同的困難;你知道他吃著食物時不是因為迫切需要,更多的是飢餓的鄉愁。

如果有幸對上眼,那淺淺的微笑不只是招呼,而是對彼此同為出外打拚的境遇,溫柔的加油。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桃園,也許我會說:

「這是一個將不同族群文化加了一些水,溫柔地擰在一起的城市,緊密相連,但瀝乾之後,卻又各自千秋。」

p.s請期待跟你們分享桃園的故事。

想聽嗎?要讓我知道阿。
1 Comment

《歐北來在地特蒐》羊的情緒

10/5/2014

0 Comments

 
Picture
《歐北來在地特蒐》羊的情緒

「我們這裡的羊肉爐超好吃,很有名噢!」澎湖七美人用力推薦。

「我們還沒有餓到那邊去」,文化裡不輕易殺羊的蘭嶼人說。

同樣的依偎著海,同樣的島嶼生活,同樣有著羊群在島上優遊。

不同生命歷程造就不同的思維。

都很好,這就是這個世界有趣的地方。

如果可以,真想把蘭嶼羊和七美羊放在一起交流,也許,他們有著各自心底,截然不同卻一樣深不見底的煩惱。
0 Comments

《歐北來透可》從來沒有一條真正安全無虞的路

10/4/2014

0 Comments

 
Picture
《歐北來透可》

或許那是一種劣根性

不管別人告誡你那條路有多危險
總是偏要去走,即使後來跌倒
從此可能不會那麼做了
但當下一次遇到另外不同的新事物
就還是想去嘗試

為什麼人們總是做著看似徒勞無功又多此一舉的事情,最後回到原點,那是否一開始不要做就好?

也許在不同的問題之下,答案也會跟著不同

但走過而跌倒,所學到的教訓跟不敢去做而完好是截然不同的

就算迷了路,因而拼湊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地圖有何不可
被磨出來的疤,下次可能就成了保護心愛的人的盾

傷一點都不可怕
只是我們從來不教你如何面對他
而只教你想盡辦法避開他

所以學著跌倒,在慢慢爬起來
學著轉彎,找出一條新的路

不是喜歡挑戰危險
只是知道,從來沒有一條真正安全無虞的路
0 Comments

《歐北來在地特蒐+透可》那面,很老很老的牆

10/3/2014

0 Comments

 
Picture
《歐北來在地特蒐+透可》那面,很老很老的牆。

「這些,是他來過這個世界並且努力的證明。」老頭目的後代說。

翻山越嶺的抵達「舊筏灣」,那是一個很古老的排灣族部落。據說排灣族之所以擁有排灣這個統稱,就是因為當年的人類學家踏查時,發現這個部落的人稱自己是「I- paiwan」的人,時至今日,就像你們知道的那樣。

腳下踏著用「母」頁岩堆砌而成的道路,撥開因遷村後疏於整理的雜草,小心翼翼的前進,然後,「公」頁岩搭建而成的石板屋映入眼簾。

「我說不出話來…太令人驚訝了。」那是一個什麼樣的鬼斧神工。

不用任何一根釘子,完全依靠經驗和堆砌的工法,完美打造一棟棟「會呼吸的房子」。

駐:何謂會呼吸的房子,下篇解答。

「來吧,可以進來看,」本該沒有人的聚落裡,意外碰上頭目家族的後代上山整理家屋。

廣場的鞦韆架、頭目家屋才能有的雕刻與圖形、同樣頭目階級才能在家中豎立的祖靈柱,每一個結構,再再呈現「守制序」的排灣階級制度。

「請問,屋內後面的牆上還有一袋袋的獸骨,數量也太驚人了吧?」

「我的祖父抓了數不清的山豬,那都是他戰功彪炳故事,」老頭目的後代驕傲的說,「那也是他曾經來過這個世界的證明。」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都不一樣,什麼叫作『有價值』的定義也不一樣,我們的階級是可以不用出去狩獵的,但我的曾祖父認為要能夠讓大家信服他,就要用『共同的語言』來與大家溝通,那些都是他努力過的痕跡,這個精神與訓誡,也是留給我們的大禮物。」

總在夜深人靜時、遭受挫折時,浮現這面牆的畫面。

也許很多時候事情本身沒錯,是用錯溝通的方式,也或許,在價值的追尋上就已經是根本性的不同。

你可以被大眾價值綁定,也可以重新塑造,然後,得到自由。
0 Comments

《歐北來透可》那些自然教你的事

10/2/2014

0 Comments

 
Picture
《歐北來透可》

你還記得嗎?那些自然教你的事?

教你如何與日夜星辰起伏,教你被渾熱得太陽下賴不了床
和生命借取生命以求得下一次的呼吸
擁抱著大地感受到他似乎真的有所心跳
墜落深沉海底,無限得下沉卻沒有絲毫恐懼
被自然所包覆,那隨時感受到愛與溫暖的每一刻
看著天空發呆是最美的消遣,感受身體與內外最自在的放鬆

然後當你回到城市,這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點
餐桌上的飯菜依舊只是食物
你與她們之間又變得如此陌生

儘管移動,那些移動變成了追求,便成了喘息
儘管運動,那些汗水變成了紓壓
閉上眼睛,開始又睡不好,開始又在夢中夢見所有該做的事情

一切一切像在前進,又像原地打轉

昨晚睡前,一番十分溫暖的對話和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提醒...

有些睡不著,敲了一位前輩 山鹿自然工作室的追蹤師-後聰哥聊天
心急的一股腦的問了一堆想重新回到山林野外求生的方法。

「跟著獵人常常上山慢慢地學,是最好的方式
他們應是願意"真正"的帶妳去學山上的事情」他說「稍微有點焦急了呢」

        『是的』

「最近比較多煩心的事吧」

        『對阿...
        其實不是沒有資源,只是時間都被雜事佔去了
        而且在外面跑久了,想回自己的家鄉做點事,
        所以,感覺離自然又遠了好多,雖然偶爾抽空
        還是會去,但總覺得不太夠』

「嗯,因為不是生活啊
不是生活在裡面就不是那個狀態啊」

        『是阿』

「體會過自然連結的人,想在城市裡生活,是很需要調整呼吸的
這是當橋梁的痛楚,但總是要有人來當」

        『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犧牲生活,真的是件
        奇怪的事』

「來當一個不能全心將生活投入的人
哈哈
明明就是因為想投入,卻又不能投入」

        『好幾次,好幾次都覺得乾脆就不要回到城市
        了吧』

「選擇與犧牲」

        『可是當你發現,你知道得這些事情
        你不說,結果你所珍視的事情開始被破壞
        所以老天爺讓你知道,是為了讓你去說給更多
        人聽吧....有著這樣奇怪的使命感』

「嗯嗯」

        『您也是選擇當了橋樑呢』

「是喔」

        『但是很感謝這些橋梁
        才讓我們走了進去』

「所以妳的拉扯我明白
總是要有人當,不然什麼都沒了,第一個最痛苦的還是自己」

        『嗚嗚嗚嗚對阿
        謝謝你』

「噢,同志,沒什麼」

        『我覺得感覺好多了 哈哈』

--

沒有一個愛,是僅用兩天一夜的出走可以理解的

想了解自然多一些,唯一的方式只有花時間與她相處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了

「不要忘記在自然裡應該要有的節奏
掉進城市裡的節奏,那不是我們該進行的方式」

最後他說。
0 Comments

《歐北來透可》「真正的人」

10/1/2014

0 Comments

 
Picture
《歐北來透可》

「有些人,都還不是真正的人,直到他們願意承認這個世界上一直都存在著許多與他們原有認知上一樣有價值的事之後。並且,願意傾聽和學習,屆時,才成為真正的人。」Maran切著魚,熟練的翻動著。

從聊氧氣瓶和供氣瓶的不同,到抓魚、挖貝殼、盤子依據魚種用法的不同,到製作獨一無二的「貝灰」,最後談交流和學習。

說出這個結論的Maran已經快六十歲,中文講的不是很流暢,夾雜蘭嶼話與蘭嶼腔調的中文特有的超好聽捲舌音,一直告訴我他沒讀什麼書。

「真正的人」這個論點,把現在檯面上什麼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那些權貴子弟,打臉打到可能連他的親人都認不出來誰是誰。

智慧從來就與學歷不是成正比。

我看得還是很少,還是很無知,但在我繞了這麼多圈台灣之後,遇見一堆沒讀過幾本書的這些哲學家,至少都比那些自認高高在上的人素養高出許多。

他們在山林裡閱讀、在海裡閱讀、讀動物的肌理、讀植物的祕密,讀這個世界所有能夠感受的輪廓。

「沒有人什麼都會,就承認嘛,因為這個世界的祕密太多,沒有什麼好丟臉的,付我學費我就可以教你啊」Maran又說。雖然他是因為我在「重新學習」怎麼吃魚時,開玩笑的話語。

我聽進心裡去了,但很多人什麼都有,還是什麼都不想學。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什麼都沒學到」,這句話真的說得很好。

Maren拿起了酒杯,「這個世界如果要和平,除了『沒有禮貌不可以』,別無他法了。」

烈酒配著曬乾的尖嘴魚,想起另一個小島撐著雨傘在戰鬥,嘴裡很鹹..很鹹..

這個世界要和平,沒有禮貌不可以。

註:這裡的禮貌指,對待一切的尊重和同理心。
0 Comments

    不定時更新發文

    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Archives

    三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一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九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九月 2013
    三月 2013
    九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2018菊島微型藝術祭「大風吹」
    歐北來10
    歐北來10
    歐北來camera
    歐北來camera
    歐北來人物誌
    歐北來嚴選
    歐北來團隊
    歐北來團隊
    歐北來在地特蒐
    歐北來在地特蒐
    歐北來報導
    歐北來報導
    歐北來島嶼拼圖
    歐北來快報
    歐北來旅行日記
    歐北來旅行日記
    歐北來極限定
    歐北來樹屋
    歐北來特派
    歐北來碎碎念
    歐北來碎碎念
    歐北來透可
    歐北來透可
    歐北來阿達
    歐北來魚羊
    歐北來魚羊

    RSS 訂閱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