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最新消息
  • OBL TEAM 歐北來團隊
    • Experience 經歷
  • OBL TOUR 島嶼拼圖
  • Limited Tour 歐北來極限定
    • 2018 Summer
    • 2017 Summer
    • 2016 Winter
  • Feedback 參與者心得
  • BLOG 故事在路上
  • WORKS 完成專案
    • 2018 Penghu Arts Festival菊島微型藝術祭-大風吹
    • Bunun農地農用
    • Tree House 歐北來樹屋:靠!原來這樣也能活
    • Publishing 人生至少歐北來一次:這個島嶼教我的事
    • Renaissance Taiwan 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
    • OBL Nomads 歐北來移動部落 >
      • 移動部落大小事
  • Film影像紀錄
  • Store
    • Product 產品
    • Activity 活動
  • CONTACT與我們聯絡
OBLTAIWAN

【未來大人物】連陸客都感嘆「還好台灣沒有回歸!」:蔡昇達的「島嶼拼圖」,用商業模式讓部落文化永續

3/21/2015

0 Comments

 
Picture
【未來大人物】連陸客都感嘆「還好台灣沒有回歸!」:蔡昇達的「島嶼拼圖」,用商業模式讓部落文化永續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37991/

阿Ken 2015/03/21 08:00:00

提到原住民文化,許多人印象中,大概就是到「遊樂園區」,抱著觀光客的心態,看著「園區」裡原住民在舞台上賣力表演歌舞,然後就回到忙碌的城市生活,至於原住民文化是什麼?大概還是一知半解。

但歐北來的蔡昇達,他在做的「島嶼拼圖」計畫與這樣的旅遊完全相反。這是一個不同的旅程,進到原住民部落裡,不再是抱著「平地人」、「觀光客」高高在上看熱鬧的心態,而是用「學習」與「珍惜」原住民文化的崇敬之心,來到部落體驗原汁原味的原住民生活。

「原來在部落裡,馬路是給人用的,不是給車子用的,看到路邊大紅標語『當心兒童』,你就知道誰擁有馬路,忘了誰說的:『部落的家比較大,連馬路都是家』」網友千郁在參加完此部落行程後,寫下這段話:「這次的體驗,是讓我們用雙手、用身體去感受大自然的溫度,用雙手播小米、種玉米,用雙手砍竹子,用雙手攀爬百年榕樹,踏進沒有路的草叢裡,跟著前面人的腳印,一步一步把路踏實,你會想起自己多久沒有跟大自然好好相處……」



馬遠部落 Photo Credit: .島嶼拼圖參與者Summer Liao

八年前的邂逅 促成了島嶼拼圖計畫

「島嶼拼圖」計畫到底是什麼?要了解這些,必須從八年前的一次邂逅講起。

八年前,蔡昇達還是花蓮教育大學體育系的學生,一天,轉學生馬詠恩來到他們班上,這邂逅成了之後島嶼拼圖的契機。

原來,馬詠恩是花蓮馬遠部落的布農族原住民。馬詠恩的姐姐結婚那天,便邀蔡昇達參加部落的傳統婚禮,這經驗讓蔡昇達大開眼界,整條道路封街供婚禮流水席使用外,只要是經過的人,就算只是路人都可入席享用,蔡昇達被部落的熱情和分享深深感動。

之後便常和馬詠恩回部落,他不只愛上部落,也看到許多社會問題,像是年輕人必須到外地打零工、孩童得到外地才有就學的機會、原民母語正在失傳……蔡昇達深刻感到,部落是一個正在凋零的文化資產,若不行動,這些文化很快就會消失。

雖然心中總有「該做點什麼」的想法,但一時之間也不知怎麼做,直到2012年和幾位朋友創立了歐北來團體,做起「冷門景點復甦計畫」,旅行的經驗豐富了,看見台灣其他部落文化保存較成功的案例,他自己的「島嶼拼圖」計畫才逐漸成形。



蔡昇達 Photo Credit: 歐北來

島嶼拼圖在馬遠部落的在地窗口馬詠恩。Photo Credit: 歐北來CC BY SA 2.0


用「商業模式」讓部落文化永續傳承:不只是旅行,更是教育

簡單地說,「島嶼拼圖」計畫就是希望用「商業模式」讓部落文化可以永續,部落的生活方式、獨特的祭典、文化不用因外人而改變。「島嶼拼圖」將這些文化「轉譯」成可體驗的活動,讓外人付費進來體驗這些獨特的生活文化,如此一來,原民的生活方式可以保持下去,外人可以體驗獨特的深度旅遊。

不只如此,蔡昇達還希望多回饋給部落,於是在商業模式的設計上,多設置一個部落公基金,也就是歐北來與部落的獲利彼此拿出百分之5(也就是總獲利的百分之10)放進這基金,用這筆錢來投入部落所需的文化修復工作,讓他們能保留自己想保留的事物,不用受到公部門或外界的限制。蔡昇達說:「這筆錢我們要拿來恢復部落的地景,或是傳統作物也好、部落的教育也好。」

剛開始,馬遠部落的族人多少有戒心,雖然蔡昇達在馬遠部落已深耕了六年,但原住民的歷史經驗是,和漢人打交道總是吃虧,所以現在會覺的「這些年輕人是不是又再消費部落?」

但隨著幾次試辦的旅程後,族人們慢慢改觀,蔡昇達說:「花最多的時間是在和部落建立關係,最後發現,關鍵是只要跟著部落的規則走就可以。」

試行七、八個月後,一次,在部落裡的獵人突然主動提議帶眾人上山打獵,這舉動著實嚇了他們一跳,蔡昇達解釋:「大家看過賽德克巴萊,獵人未必會分享自己的獵場,只要侵犯到獵場以前是會出草的。」



在這趟初次的打獵之旅中,聽著獵人講著山林裡的故事:小時候怎麼跟山林相處、怎麼跟舅舅學習打獵、怎們辨認山林給他的訊息、如何打到獵物、如何安全下山…這些連在部落長大的馬詠恩都沒聽過,那趟回來後,他們感動的哭了一場,這成了「島嶼拼圖」更成熟的關鍵,也成了以打獵方式認識部落文化的開始。

這次的經驗讓蔡昇達發現,島嶼拼圖不只在保留部落文化,更是在做教育的事,教育的對象不只是外人,還包括部落的年輕人,讓那些快失傳的文化透過這平台讓人學習、承傳下去,他說:「島嶼拼圖不只是在建立商業模式,不只給讓想留在部落裡、想選擇部落生活方式的人機會,還是給那些想學習(部落)這種智慧的人,可以透過這方式進來。」

經過這三、四年來的耕耘,島嶼拼圖的深度旅遊地點由花蓮的馬遠部落開始,已經擴展到阿美族的港口部落和蘭嶼,最近還要開展屏東排灣族部落的深度旅遊,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聚落在和蔡昇達接觸,他希望未來能有客家、閩南、新住民的深度旅遊,繞台灣一圈,成為真正的島嶼拼圖。

島嶼拼圖在港口部落的對口,是一位原民名叫「嘎造」的年輕人,他表示,以往部落裡只有豐年祭時才有外人進來,都是短暫的停留,其實部落裡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看,他先前從事水上活動,自己也嘗試過用水上活動來吸引旅客進部落,不過發現這樣來的旅客僅僅是來「玩的」,無法真正體會部落的生活。直到和島嶼拼圖合作後,這一切才改變:「阿達他的朋友、他的客源,比較能帶到深層的東西,更有族群性的深入探討。希望(藉此)將外流的人口重新找回到部落來,重新以部落的生活為驕傲,同時讓外面的人知道說,不是只有在北部才能得到好的生活,那和在部落裡得到滿足的生活是不一樣的。」



一行人到部落的ㄧ個家族的領地,講完故事,升完狼煙,下來的時候。Photo Credit: 歐北來


依照時節,深入體驗部落生活

這樣的旅行小而精緻、無法取代,同時又能讓環境文化永續。那去到部落到底能體驗到什麼樣的活動呢?

「你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活動,因為生活隨著季節轉動」蔡昇達說,依照時節的變化,部落的生活都不一樣,以現在的季節(春季)為例,來到花蓮正是部落箭竹筍生長的季節,採集的時間很短,部落又缺工,島嶼拼圖的參與者這時來到部落,可以跟著族人採集箭竹,學習部落的歌謠,了解當地的採集文化與節氣變化,同時還解決了銷售與缺工的問題,可謂一舉多得,

港口部落的嘎造表示,他們部落除了四季耕作的作物不一樣之外,還有許多野味,以現在季節來看,正是採集海草的時節,也是磯釣的好時機,可以釣白毛(南方舵魚)、黑毛(瓜子鱲)等魚類,而五月換季時就有海祭活動,標示著捕魚季(飛魚季)的開始,屆時又有不同的漁業模式,不過嘎造提醒,捕魚季按傳統只有男性才能參加,女性遊客只好說抱歉了。

二月剛參加完島嶼拼圖活動的束昱,去的是馬遠部落,他笑著說,自己雖然高中在花蓮就讀,同學也有很多是原住民,但這還是第一次來到部落生活,他和族人們搗米、種玉米、採山蔬,上山打獵,學習拉弓射箭……他表示,很多人在提到台灣與中國的不同時,都會舉原住民的例子,但大部份人對他原民根本就不認識,藉由這次的行程,了解了馬遠部落的一些歷史、神話傳說、歌謠,是一個認識原住民文化很好的開端。他感嘆:「身為台灣的一份子,終於可以謙虛地去學習該學習的東西。」


製作竹筒飯,從進竹林開始選竹到變竹筒飯全都自己做。Photo Credit: 歐北來


陸客感嘆:「萬分慶幸台灣沒有回歸!」

至於運用部落共同基金,族人們也都有很好的計畫,像是馬遠部落最近正在使用這筆錢,他們正準備將鐵皮屋拆掉,取而代之的是搭建已消失的傳統石板屋,除了供族人使用外,將來還可以當民宿使用。

港口部落的對口嘎造表示,他們希望用這公基金將早在日治時代消失的阿美族傳統「男子聚會所」建立起來,讓部落的老少能在男子聚會所裡,像祖先一樣進行各種傳統活動的傳承。

蔡昇達不敢說現在成績很好,但島嶼拼圖已在馬遠部落創造了170萬的產值,也已投入一百多萬回到在地。今年加入國際旅人,還有來自對岸的旅客,有陸客參加完後感動地在Line的群組裡公開說:「萬分慶幸台灣沒有回歸!」

他常被問到台灣的觀光業該怎麼發展?蔡昇達總是那麼回答,別管觀光業,先回到「旅行」的本質,他說:「如果旅行是為了接觸不同的文化、開拓文化視野,那你本來就應該照著在地的規則走。」 







等不及和未來大人物一起挑戰夢想的極限嗎?

全台30位30歲以下,橫跨教育、公益、科技、創業等領域最值得期待的年輕人,要和你一起發光發熱!

不能錯過的舞台就在這裡→3/29 未來大人物

核稿編輯:楊士範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不定時更新發文

    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Archives

    三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一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九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九月 2013
    三月 2013
    九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2018菊島微型藝術祭「大風吹」
    歐北來10
    歐北來10
    歐北來camera
    歐北來camera
    歐北來人物誌
    歐北來嚴選
    歐北來團隊
    歐北來團隊
    歐北來在地特蒐
    歐北來在地特蒐
    歐北來報導
    歐北來報導
    歐北來島嶼拼圖
    歐北來快報
    歐北來旅行日記
    歐北來旅行日記
    歐北來極限定
    歐北來樹屋
    歐北來特派
    歐北來碎碎念
    歐北來碎碎念
    歐北來透可
    歐北來透可
    歐北來阿達
    歐北來魚羊
    歐北來魚羊

    RSS 訂閱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