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北來特派 - 水》
從這張照片中,你看到了甚麼? 去年12月初,曼德拉逝世的消息躍上國際媒體的頭條新聞,在那之前只知道他因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而聞名。上個月有幸首次踏上非洲大陸,飛往約翰尼斯堡。放完行李的第一個行程,便是前往曼德拉廣場。從種族隔離博物館的歷史資料、影像和演說,見證他一路走來,為南非種族平等所做的努力;造訪他在索維托(Soweto)的老家,打從心底敬佩在曼德拉坐牢27年間不離不棄的妻子,一直陪伴曼德拉於1994年成為南非首位黑人總統。 昨天因馬航MH17事件,一早便處在焦慮不安的狀態。啟動瀏覽器,首頁Google是意外的鎮定劑─曼德拉,以及他的名言錦句。向好友Wiki請教,才知道7/18是曼德拉生日,也是聯合國訂定的「曼德拉國際日」。 “No one is born hating another person because of the color of his skin, or his background, or his religion.” 沒有人生來便因膚色、背景或信仰而憎恨他人。 這段曼德拉的名言 讓我想起一段忘不了的叮嚀。 猶記得剛受訓完,帶著期盼的心情準備飛上藍天,懵懂無知的菜鳥內心還是一塊潔白的畫布,等著飛到世界每個角落,讓各國文化色彩揮灑精彩人生,面對前輩的指教,往往二話不說向耳朵裡塞: 「中國人都不聽話,一直換位子又不坐下,還自己拿餐車裡的東西,沒禮貌!」 「菲律賓人行李很多又很重,行李櫃放不下甚至還得塞到我們櫥櫃,很麻煩!」 「印度人一直點威士忌又狂按服務鈴,上個廁所出來整間都是咖哩味,很臭!」 「舊金山班又稱地獄班,一百多個特別餐送到你手軟,根本德里加長版!」 「新加坡班能別做就別做,連新加坡人自己都說他們超難搞!」 這股濁水不知不覺滲透,腦中淤積這些刻板印象,再也沒有空間留給乘客的好。 聽到是印度乘客發問直接大小聲,而不去聆聽他們真正的需求; 看到中國人就擺臭臉,忘了他們最不計較吃甚麼主餐; 對菲律賓人沒耐性,不會去想他們這麼多行李可能是因為身為移工的他們, 好久好久才回家一次。 前陣子看一位新科空少開的粉絲專頁,講述他第一次到米蘭的心得文,第一項標題就寫著斗大的兩個字: 歧視。 內文敘述在米蘭大教堂前,被三位黑人強迫推銷手環的過程,而他的結語是: “請問你要人們怎麼尊重你們黑皮膚的人,這種問題總是發生在你們身上, 雖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既定印象是很容易且深刻產生的。” 這出現在一個空少的粉絲專頁,一個超過千讚的粉絲專頁。 最見多識廣的一群人,卻如此缺乏文化包容力。 在一次飛行前的簡報中,座艙長語重心長地道出這段叮嚀: 「不論待會乘客是哪國人,甚麼膚色,你們都要面帶微笑,提供平等的服務, 因為他們都付了一樣的錢。」 重點不是他們付了多少錢,而是因為,他們在機上的身分,一致叫做「乘客」。 看著身旁的組員們一個個點點頭,我無法預測這簡單的一段話會產生甚麼效果,但是打從內心尊敬和感謝這位座艙長,至少他嘗試了,他試圖影響、改變身旁的這群人。 照片中的石頭,攝自曼德拉的官邸外, 打從曼德拉生病以來,各國前來拜訪的人們留下的。 我看到紅、綠、藍等各種顏色 大小不同,體型各異 有的缺了一角,有的凹凸不平 有的畫上斑點,有的斑駁不堪 但終究 他們都寫著對曼德拉由衷的感謝、祝福 他們都是石頭。 -------------------------------------------- 作者:水(台語)。 家在四方,人在飄蕩,心無牽掛,志在流浪。 工作是飛行,攝影是熱情,寫作是興趣,旅行是生命 期盼以溫柔的眼光,分享平凡中的不凡,不凡中的平凡。 部落格:http://imherestill.wordpress.com/ — 與Yule Shu 。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不定時更新發文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Archives
三月 2019
Categories
全部
|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