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最新消息
  • OBL TEAM 歐北來團隊
    • Experience 經歷
  • OBL TOUR 島嶼拼圖
  • Limited Tour 歐北來極限定
    • 2018 Summer
    • 2017 Summer
    • 2016 Winter
  • Feedback 參與者心得
  • BLOG 故事在路上
  • WORKS 完成專案
    • 2018 Penghu Arts Festival菊島微型藝術祭-大風吹
    • Bunun農地農用
    • Tree House 歐北來樹屋:靠!原來這樣也能活
    • Publishing 人生至少歐北來一次:這個島嶼教我的事
    • Renaissance Taiwan 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
    • OBL Nomads 歐北來移動部落 >
      • 移動部落大小事
  • Film影像紀錄
  • Store
    • Product 產品
    • Activity 活動
  • CONTACT與我們聯絡
OBLTAIWAN

《歐北來 x 創生行程踩線》(一)捕魚,真的那麼容易嗎?

7/18/2017

0 Comments

 
【前情提要】
這幾天受到澎湖縣旅遊處的邀約,前來參與他們安排的「創生行程」踩線。
此行程希望能研擬出「符合澎湖地方創生之產業歸納成有趣的旅遊行程,希望參與者給予特色套裝產業觀光行程具體建議,以利推動更有質感的澎湖自由行體驗。」
透過文章的拋磚引玉,歡迎大家一同討論、思考,如何改善現有環境,並創造一個更優質的旅遊模式。

「 你們來晚了,潮間帶已開始慢慢漲回來,要麻煩各位加緊腳步了,潮汐是不等人的!」才剛踏上碼頭,前來迎接我們的大哥略顯著急。

正中午的太陽如針般直辣辣地在皮膚上反覆刺激,毫不客氣,大家將自己包得密不透風,才上島不到15分鐘,我們已換上薄底的塑膠雨鞋,走下港口旁的潮間帶,體驗澎湖傳統的漁法「抱墩」。

「實際的墩更大、更重,所以我們稱這個是旅遊墩,做來給遊客體驗的」大哥一邊說著,一邊示範著抱墩的原理。
抱墩是一種古老的潮間帶捕魚陷阱,利用礁岩底棲魚類迴游棲息近岸礁石的特性,用玄武岩石塊或咾咕石塊堆疊成像小山丘般,利用潮汐將魚兒們帶入淺灘,等潮水退去,沒有游走的魚兒們便會以石墩為居。

作法是先將結合棍子的魚網圍繞著石頭,再慢慢將石頭一個個取出,再透過旋轉一點棍子,將出口封緊,慢慢往前一拉,底下拖著小鉛塊的漁網,便會沿地拖行,順勢一舉,便可巧妙的將魚卡在魚網之中。
圖片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下面的小石頭還真的住了一條小石斑,成功地被勾上了網,更神奇的是,相隔不到100公尺的另外一個小石墩,裡面也住著另外一條小石斑,大家開始認真地嘗試起來,這短短一圈的小潮池裡,居然住了6、7隻的石斑,甚至比起澎湖其他相對生態更好的海岸,密集度更高、更好發現及捕獲,且很巧的是,每隻眼睛都有些受傷,皮膚破損,懨懨一息沒有朝氣,捕魚,真的那麼容易嗎?
圖片
好奇地問了大哥,這些魚是野生的嗎?但他略顯無奈的說:「如果活動中捕不到魚,看不到東西,遊客會抱怨的。X嶼那邊更誇張,曾經還有整個潮池裡放根本不會在潮間帶看到的生物、鯊魚啊、龍蝦啊,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海域的生物全部都放在一起⋯⋯根本是戶外水族箱。」後來另一位大哥私底下表示,有時潮汐會帶進石斑,但有時迫於遊客觀光的無奈,也可能會釣一些石斑來放。

石斑魚遇到危險會找礁石躲避的特性,讓這群被放入的魚自動藏身在石墩底下,順利被撈回去吃的,成了桌上的佳餚,殊不知,被「放生」的,也沒有特別好過,成了反覆被操作的教材,遍體鱗傷的痕跡,取代了言語,在桶裡靜靜地待著,也無力再掙扎。

「遊客一邊說著我們殘忍,一邊卻大快朵頤桌上的海鮮,那不是很矛盾嗎?這就是我們漁村的生活啊。」大哥滿腹委屈地說著。
圖片
類似的現象,也反映在澎湖其他的套裝行程上,他們並不是唯一這樣做的業者,甚至可以說是台灣在推海洋相關體驗活動的「潛規則」,而他們可能還算是友善的。

其實,我可以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這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我們對海洋的陌生所造成的誤解。

我們以為只要到了海邊,跳到海裡就可以看見魚,吃不完的海鮮大餐,花了錢就該捕條大魚笑哈哈⋯⋯但正是這樣錯誤的期待,正一步步將我們的海洋推向絕境。

當我們不願意在太陽底下流汗,為了吃到餐桌上的魚而努力;當我們只奢望用幾分鐘來學習這些他們用一輩子在學習的事;當我們不斷下殺X999元,裡頭還要包含n天n夜的住宿、吃飯、租車、三合一、四合一、多合一的活動,把所有利潤殺到見骨⋯⋯。

為了生存,業者不得不開始營造一種假象,一種可以讓遊客不費力氣、最快速、效果最好、單日參與活動人次衝到最高的方式。

我不可否認,的確有人會需要、甚至是適合這樣的行程,它降低了一般人接觸海洋的門檻,減少了對海洋的恐懼,也許有人會問,就算放了魚進去,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反正最多也就撈起他們放進去的魚呀!

但在這種簡化的行程,它犧牲的並不只是這幾條魚的生命,反而可能造成環境與生命教育的反效果,沒有依照該有的時令與習慣,讓人誤解了自然運作的規律;輕易地取得,讓人們視為理所當然,更不懂得珍惜眼前的食物,也輕忽了這文化的價值與深度;沒有總量控制的惡性循環下,將加速消耗資源與破壞。

現在的海洋早已無法同日而語,過去阿公阿嬤們走在石滬裡,拿著一個麻布袋,一腳一腳把魚踢進去就能裝滿的時代已不再;更遑論,一邊期待看到滿滿的魚,一邊推廣399吃到飽的海鮮大餐,如此矛盾。

海洋資源枯竭、垃圾包圍海岸,在這樣的時代裡,也許我們該做的,不再是包裝一個甜美的糖衣,而是透過這樣的機會,讓更多人理解海洋正在發生的事,讓更多人愛上海洋的同時,也願意更進一步地成為改變的契機。

可以怎麼做呢?下一篇來聊聊。
《歐北來 x 創生行程踩線》(二)我們能帶來的只有破壞嗎?

攝影/ 江益勝(Eason)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不定時更新發文

    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Archives

    三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一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九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九月 2013
    三月 2013
    九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2018菊島微型藝術祭「大風吹」
    歐北來10
    歐北來10
    歐北來camera
    歐北來camera
    歐北來人物誌
    歐北來嚴選
    歐北來團隊
    歐北來團隊
    歐北來在地特蒐
    歐北來在地特蒐
    歐北來報導
    歐北來報導
    歐北來島嶼拼圖
    歐北來快報
    歐北來旅行日記
    歐北來旅行日記
    歐北來極限定
    歐北來樹屋
    歐北來特派
    歐北來碎碎念
    歐北來碎碎念
    歐北來透可
    歐北來透可
    歐北來阿達
    歐北來魚羊
    歐北來魚羊

    RSS 訂閱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