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北來特派-水》
「我們不是狗。」他們說。 知名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於2008年上映以來,廣受好評,在4項金球獎的肯定後,又於奧斯卡金像獎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八項大獎,被譽為2008年最成功的電影。 然而,某些人可不同意。 「幫您訂好了,麻煩您10點到火車站,找淺藍色襯衫的嚮導。」 沒有接送的Tour是第一個驚喜,跳上計程車,滿心期待接下來兩個半小時的衝擊。和六位團員會合後,我們沿著火車站的圍牆一直走,天橋的另一端便是貧民窟的入口, 「從現在起請不要拍照,如果有需要,我們有專業攝影師拍的照片,可以寄給你們。」導遊這麼說,以一種保護家園的溫柔口吻。 這裡是孟買的Dharavi,全印度最大的貧民窟之一。大約有100萬人住在這面積僅1.75平方公里的社區。多數人以為貧民窟等於窮人住的地方,事實上它劃分為商業區和住宅區,塑膠回收廠、鋁工廠、皮件加工、紡織等超過1萬個企業,在此創造一年高達6億美金產值。 經過一家小型電影院,「這裡又稱為五星級貧民窟,醫院、診所、餐廳、酒吧、學校、ATM、銀行、健身房、超市等,應有盡有」看著團員目瞪口呆,嚮導得意地笑。 轉了好幾個彎,步入一間陰暗的工廠,一位工人扛著比他大兩倍的布袋走下樓梯,「許多工人來自其他省分的農家,除了農忙的季節,其他九個多月來此賺取一天4美金的酬勞。為了省吃儉用拿錢給家人,乾脆在工廠打地鋪,成了老闆免費的警衛。」 「工人平均壽命大約50歲,因為工作環境充滿有毒氣體和粉塵。雇主有提供口罩,但一方面太熱,又會減低工作效率,他們通常不戴。」 講解的同時,那位工人已經上下好幾趟,在我們身旁用布袋疊起一座高牆。 在商業和住宅區的交界,嚮導叮嚀我們要跟緊。 「你們可能走到天黑也走不出來。」 小巷裡,和對面鄰居家門相隔不到一公尺,不時要低下頭、螃蟹走。屋內狹小的空間容不下馬桶,他們用的是公共廁所,平均1440人共用一間,據說1週清洗一次。經過一群曬餅的婦人,在製陶區來到導覽的尾聲。 「你們知道,《貧民百萬富翁》這部電影嗎?」(英文《Slumdog Millionaire》) 「知道!」團員們異口同聲 「那你們知道,Dharavi的居民很討厭這部電影嗎?」 鴉雀無聲。 「我們討厭他們把Dharavi拍得很窮、很髒、很落後,這裡住的不是只有窮人,很多醫生、教師、中產階級人士選擇住在這裡,因為他們喜歡這裡,這裡讓他們產生情感連結,給他們歸屬感。他們生活可能辛苦,但他們很快樂。」 「最討厭的是,他們叫我們狗(Slumdog)。」 離開之前,從架上挑了幾張明信片,除了自己、親友的地址,只留了一句話: 「貧民窟住的不是狗。」 作者:水(台語)。 家在四方,人在飄蕩,心無牽掛,志在流浪。 工作是飛行,攝影是熱情,寫作是興趣,旅行是生命 期盼以溫柔的眼光,分享平凡中的不凡,不凡中的平凡。 部落格:http://imherestill.wordpress.com/2014/07/05/we-are-not-slumdogs/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不定時更新發文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Archives
三月 2019
Categories
全部
|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