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北來人物誌>
「我想讓這樣美好的聲音傳出去。」 三年前,我在某次的社會運動場合裡認識了阿丹,一年後我去了非洲,回台灣時,他已經搬回宜蘭老家了。 當時我只是想著「真像他會做的事。」 沒多久,我看到他開始經營一個名為「Sine 天鼓」的工作室,手工打造樂器。我一聽那鼓的聲音,忽然被帶回2008年的夏天,我在英國Bath,幾位街頭藝人讓我流連忘返,不斷駐足,當時他們手裡那個我叫不出名字的樂器,所發出的美麗聲音,跟阿丹做的鼓的聲音幾乎如出一撤。 「一開始我只是在網路上找到『飛碟鼓』,是由兩位瑞士的藝術家發明的,一個要價台幣五萬以上,排隊更是要排上五年,他們秉持反對資本貿易制度下的商業行為,而做出這樣的經營模式,他們不量產,是因為不想供過於求而造成看不見的失衡。 但相對地,也讓這個樂器的價格高不可攀。 在找尋這些相關的資訊時,意外了發現相仿的tank drum (阿丹取其諧音為天鼓)這個樂器的發明人Denis Havlena,不藏私地將這樣樂器的制作方式分享在網路上,讓所有人都可以擁有這樣美麗的聲音,他同時也是個慈善家,到世界各地去分享與教學,將音樂傳到每個角落。因為認同他的精神,加上這是一樣非常環保,廢物利用而成的樂器,我也想將這樣的音樂傳出去。」阿丹說。 他找來一個廢棄的瓦斯桶,就這麼開始打造第一個天鼓。 「不量產,每一顆鼓都獨一無二,每一顆都是用心,得到的人也更加珍惜。」 「為什麼將工作室取名為Sine呢?」 「Sine是正弦波的意思, 自然界裡的聲音,風聲,雨聲,樹聲,心跳聲,一切最自然的聲音,都是正弦波。 天鼓釋放出美麗的正弦波,用手指和身體去聆聽,共鳴。讓心靈還原到最初的樣貌,與世界共享最原初的和諧。 有聲,又平靜…….」 聊完之後,我也向他訂了一顆屬於我的天鼓,每次聽到那樣的聲音,心裡就平靜了下來,有時候像是一滴水珠落入深邃的湖泊,有時候是沙灘上拍打著雙腳的海浪。
0 評論
發表回覆。 |
不定時更新發文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Archives
三月 2019
Categories
全部
|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