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長出來的信仰。
「你們台中大甲信媽祖,我們都信義民爺啦。」從學生時代就聽過道地客家同學談起自己家鄉的信仰,走進濃濃客家味的新埔小鎮,所言不假,客家紅磚老宅內,都可以瞧見一支「黑令旗」。 擁有兩百二十六年歷史的新埔褒忠義民廟是全台各地義民信仰的母親,「各地的義民廟都是從這裡分靈出去的,而且皆從一隻黑令旗開始。」褒忠亭總幹事魏北沂說起了「祖先們」義民爺的故事。 客家族群早在大陸原鄉就有「團練」武術的傳統,並不因來台拓荒開墾就荒廢此技藝,「以前這邊都是平埔族,你看離這不遠的采田(番)福地就知道,不同族群觀念上的鴻溝,加上利益衝突時常發生的械鬥,更強化了族人練武自保的自覺,這是奠定日後義民軍組成的武力基礎。」 清乾隆五十一年發生林爽文事件,攻打至此地時當地居民迅速集結抵禦外侮,為區分敵我,出征時義民軍於手臂繫上黑巾以供辨認,事件發生後喪生兩百多餘人,「由於我們替當時的上位者擊退叛軍,朝廷特賞賜『褒忠』以表示我們對朝廷付出的感謝,但義民軍出征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祖先們為後代子孫保疆衛土的愛。」從事客家文化研究的林彥亨說道。 義民軍多為當時移民來臺拓墾的「羅漢腳」居多,喪生後皆稱孤魂野鬼,「但對我們來說為了族群奮戰的義民軍都是家人,所以跟坊間的『有應公』、『萬應公』等性質並非相同。」義民軍中不單單為客家族群,也有閩籍、平埔族人等,「很多人誤以為義民爺都是客家人,無論何種族群,我們都感謝他。」魏總幹事特別強調。 義民信仰更完全落實於客家生活文化之中,「因為將義民爺視為祖先,就像家裡的長輩一般,所以結婚、生子取名、升學填志願都會詢問祂,」正在擲筊詢問的陳小姐虔誠的跪地默禱。 雖說義民信仰對客家族群來說與一般祭祀孤魂野鬼不同,但皆為農曆七月中元節時舉辦祭祀活動,別具特色的是,因戰爭時各家燒柴煮飯用扁擔運送至前線提供戰糧的傳統也延續至今,「奉飯」的傳統就從此而來;賽神豬競賽,就來自客家族群勤儉不浪費的精神,「廚餘倒掉浪費就拿來餵豬,祭祀義民爺時,就把最珍貴的豬肉拿來奉獻給祂。」 台灣的義民爺因時代與歷史的原由,成為「這塊土地上長出來的獨特信仰,」神靈之說各有選擇,但真正該傳承的是那不分你我、不分族群,只因深愛這塊土地願意犧牲奉獻的精神。 (本文同步刊登於天下雜誌新竹款款行)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不定時更新發文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台灣最美的角落,就在身邊 Archives
三月 2019
Categories
全部
|
Copyright © 2012 obl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
|